腹部疼痛、大便不成形是肠炎么 ?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腹部疼痛、大便不成形是肠炎么 ?

汪书霞

成都市天府新区籍田中心卫生院610222

目前随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逐渐发生变化,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上升。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有腹部疼痛、大便不成形的情况,而许多人怀疑自身怀有肠炎,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本文即对腹部疼痛、大便不成形是否为肠炎进行简单科普。

肠炎为一种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小肠炎及结肠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稀水便,根据其不同致病类型又可进行分类,如:由犬瘟热病毒、犬猫冠状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性肠炎;大肠杆菌、沙门菌、空肠弯曲杆菌等造成细菌性肠炎;组织胞浆菌、曲霉菌等造成的真菌性肠炎;鞭毛虫、球虫、蛔虫等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性肠炎;食用受污染或腐败变质食物、误食重金属重度等饮食导致的肠炎;由于抗生素滥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耐抗生素菌株引起的肠炎。临床根据患者病情急缓又分为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急性肠炎为夏、秋两季发病率最高,一般潜伏期为12~36h,恶心、呕吐、腹泻等为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慢性肠炎则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长期消化不良,病情严重者变现为黏液便或者水样便,慢性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轻者基本无症状,仅见排便次数增多,偶尔发生腹泻或便秘,重者严重腹泻,甚至可出现大便失禁。

明确了什么是肠炎,才能对自身腹部疼痛、大便不成形进一步进行判断。许多人认为大便不成形即为肠炎,实际上影响大便形态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如肠道的水分吸收障碍,大肠黏膜出现最肿等,其中肠道水分吸收障碍较为常见,其可导致水分在肠内停留,形成水样便,而导致水分吸收障碍的因素中,肠道炎症并非唯一因素,肠道菌失调、血运障碍等也可导致水分吸收障碍,因此仅从大便不成形考察是否患有肠炎并不充分。

腹部疼痛作为常见肠道疾病特征,发生后是否属于肠炎也需要进一步讨论,部分腹部疼痛者在排便后自行缓解,多为饮食不洁造成的一次性肠道功能失调,此类腹部疼痛基本无需担心。而部分腹部疼痛者持续疼痛长达一个月以上,甚至半年以上,此类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疼痛程度不重,无阵发性,为肠炎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为其他更严重的肠道疾病,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避免延误病情。一般要符合肠炎腹痛的判断,疼痛需为阵发性隐痛,若出现阵发性剧烈绞痛也并非肠炎,可能为肠梗阻、阑尾炎等急腹症,针对发生剧痛的患者依然建议入院进行进一步检查,避免贻误治疗时机。

若发生大便不成形及腹部疼痛两种病症,且腹部疼痛不明显,可初步怀疑为肠炎,但实际确诊仍需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检查诊断。部分老年群体长期性大便不成形,但无腹部疼痛也可疑似为肠炎,其主要原因为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神经反应性下降,对轻微肠道隐痛无法察觉,因而出现长期大便不成形的单一症状时,尽早前往医院接受诊断较为保险。

结合相关临床研究及调查统计,目前腹部疼痛并伴有大便不成形者大部分为短期性胃肠功能紊乱导致,为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不良或生活习惯不当造成,通过调节饮食、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即可有效改善,无需过分担心。饮食调节中,多吃酸性食物可利于肠道微环境改善,避免肠道产生氨气,例如多食用鱼肉、花生等;补充调节肠道内环境的菌群,如酪酸梭二菌,其可有效帮助机体正常菌群恢复平衡,防止菌群失衡引起的腹泻、腹胀发生。不良生活习惯戒除上,饭后应避免直接躺下,最好进行0.5h的运动,一般以散步为宜,以此促进肠胃蠕动,加速食物消化。避免长时间久坐,每坐1h即起身运动1次,防止痔疮出现。

总而言之,若发生腹部疼痛、大便不成形不可轻易认定为肠炎,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或担心,可以在生活中注意饮食调节及行为习惯改正,若腹部疼痛及大便不成形情况依然未改善,则需前往医院接受相关检查诊断,避免病情贻误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