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探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探导

蓝秋萍

广西忻城县人民医院 546200

摘要:目的:探导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健康妊娠者50例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均给予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更短,组间数据比较,数据差异明显,满足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检测,有利于了解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对诊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D-二聚体;凝血四项;检测;妊娠期高血压;应用

妊娠期高血压作为常妊娠期产妇时常可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时易引起出血、感染等不良事件,致使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相关临床数据调查显示:妊娠高血压发生率占据妊娠疾病的1/10,临床表现多以20周后,妊娠产妇出现全身性水肿、眼花、头痛等表现为主,部分患者伴有脏器损伤[1]。同时因该疾病发作,会增加外周循环阻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度,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出现病变,从而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症[2]。鉴于此,本研究以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及同期健康妊娠患者为对象,给予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妊娠者为对象。参照组50例,年龄20-35岁,平均(27.58±4.86)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6±1.22)周;孕次1-3次,平均(2.05±0.54)次;观察组50例,年龄21-35岁,平均(28.06±4.92)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3±1.26)周;孕次2-3次,平均(2.56±0.59)次。

入选标准: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首次出现妊娠期,产后三个月恢复正常;家属和患者对研究知情,支持本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具有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具有血栓疾病史、家族史、恶性肿瘤疾病者;糖尿病合并慢性肝肾疾病者;对研究知情,不愿意参加者。

1.2方法

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象确保空腹12小时后,于第二日清晨抽取外周静脉血,一管放1.8ml血置于凝血四项真空采血管,分离血浆,采用北京普利生血凝分析仪C2000-A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另一管放3ml置于无抗凝真空采血管,分离血清后,采用日历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严格按照说明书实施[3-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水平。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用SPSS22.0系统软件处理,其中t检验,用(5dd1ff2186deb_html_2730280bdeb2e04e.gif )表示的计量数据,卡方检验,用x2表示;唯有数据差异显著,满足P<0.05,统计学价值才有意义。

结果

观察组患者除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比参照组高外,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指标检测分析

组别

例数

TT

(s)

PT

(s)

APTT

(s)

FIB(g/L)

D-二聚体(mg/L)

参照组

50

15.89±

3.22

12.58±

2.67

31.87±

6.28

3.75±

1.23

1.33±

0.45

观察组

50

13.80±

2.84

10.21±

2.54

26.85±

6.24

4.69±

1.26

1.86±

0.61

t

-

3.4421

4.5475

4.0096

3.7749

4.9439

P

-

0.0009

0.0000

0.0000

0.0003

0.0000

3.讨论

临床检验检查项目中凝血功能检测作为基础项目之一,其对患者出血性疾病诊疗具有促进作用。徐晓燕[5]研究显示:妊娠期产妇,胎盘、胎膜内表面存在大量血液凝固的凝血活酶,故此时产妇的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及时止血,防止产后大出血;该种状态对机体内子宫静脉窦等清除具有显著效果,促使子宫内膜加快再生修复效果。健康妊娠者机体内的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保持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状态,但是部分患者凝血因子功能增强,而抗凝相关指标却降低,该种变化也是妊娠高血压病症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患者的凝血过程是否正常可以利用凝血时间、凝血原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判定。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比参照组短,同时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P<0.05。(1)正常情况下,凝血与抗凝系统状态平衡,但当女性处于妊娠期过程时,产妇机体内的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变化,雌性激素水平分泌量增多,代谢系统也随之发生改变,致使产妇机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及凝血因子出现异常变化,这对产后产妇快速止血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也为产妇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症提供条件[6]。(2)妊娠期女性生理状态的变化,随着孕周的增加,机体激素水平变化逐渐频繁,而凝血四项根据其特征,其中凝血酶原时间作为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反应,其对外源性凝血因子状态反映真实,特别是Ⅶ因子,该因子与组织因子的相互作用可形成复合物,具有外源性凝血功能。本次研究:健康妊娠者与妊娠高血压患者比较,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短,这多与患者凝血因子Ⅶ等增加,组织因子增加有关,所以其对血液高凝具有直接反应作用,临床常见的凝血原时间减少现象以血液高凝或者血栓病症诊断为主,对此类疾病诊疗具有促进作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反映情况相反,其对内源性凝血系统实施反映,通过对凝血因子Ⅺ、Ⅻ等检测,将患者的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而临床中常见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减少现象以患者凝血因子活性增高为主。纤维蛋白原对机体纤维蛋白原实施反映,在凝血酶作用下,肽A、B被水解,形成最终凝血途径的共同通路[7]。本次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水平比健康者高,这是因为患者血小板聚集,血液粘稠度增强,高凝状态的血液有关。(3)凝血时间是用于测定测定血液的凝固能力,其充分反映了最终凝血共同通路纤维蛋白原转化是否正常,而D-二聚体则是对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以终产物,其对于患者凝血酶及纤溶活性具有直观反映。

综上所述,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给予凝血四指标及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充分掌握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为生产中及产后患者止血准备提供便利,为预防患者血栓的发生提供优质条件,有利于临床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红胜,张敏.研究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晚期的临床应用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 2017(3).

[J2]赵秀萍.妊娠晚期孕妇检测凝血四项、FDP、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7, 32(5):941-943.

[3]刘小书.妊娠晚期女性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5):3454-3456.

[4]叶桂云,池细俤,朱家瑞,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亮氨酸氨基肽酶的关系[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44(5):565-568.

[5]徐晓燕,李晓红,郗爱喜,等.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与妊娠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河北医学,2017,23(6):997-999.

[6]卡米拉·合亚斯丁,郝立君,杨丽玮.凝血及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16,25(1):17-18.

[7]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0):126-12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