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护理安全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护理安全性的影响

王思佳 张俊 文会平

四川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要:研究优质护理对急诊病人护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任意抽选60名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急诊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看护模式划分为考察组、对照组。对考察组病人施加优质看护。对对照组病人施加基本看护。对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长以及看护满意程度进行考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接受优质看护的考察组病人在所考察项目中表现更优。相关指标的组间比较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区别(P<0.05)。结论 优质看护可以对病人恢复产生积极效果。因而,其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看护模式。

关键词:护理干预;护理安全性;影响

引言:

优质护理(Quality care service,QCS)是一种以病人病情为核心的高水平看护模式。相关研究表明,该模式的应用对于病人的病情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本文特此研究了该模式在急诊科中的安全分析。

一、资料、方法

(一)基本资料

本文以任意抽选的60名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急诊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选号法,将其随机等量分为考察组、对照组。对考察组病人施加优质看护。对对照组病人施加基本看护。其中,考察组人员最大、最小年龄分别为39岁、22岁。平均为(26.81±1.06)岁。对照组人员最大、最小年龄分别为38岁、23岁。平均为(27.06±2.93)岁。在基本资料方面,二组人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别(P>0.05)。其可以用来进行统一性的对比分析。

(二)方法

对对照组人员采取基本看护。其主要内容包括: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指标的检查以及相关的给药。

对考察组人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看护。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1.根据病人所患具体的疾病情况,建立良好的循证看护模式;

2.看护人员要注意养成优良的护患关系。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微笑待人[1]

3.在清晨查询环节,了解病人的睡眠质量,以及有无明显的不适反应;

4.支持病人及相关人员表示自身需求。与病人树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尽量减少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孤寂感;

5.根据病情恢复进程以及医师嘱托,指导病人合理饮食;

6.在夜间查询时,要注意为病人提供安静的睡眠条件[2]

7.积极向病人及相关人员宣传病情恢复情况;

8.及时开导病人,使其保持乐观心情;

9.病人出院前,就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告知;

(三)伦理学

由于本研究涉及到受护理人员对护理效果的评价,因此设置伦理考察。受考察人员均预先对研究内容有基本了解,充分认识本研究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所涉及相关环节均在伦理委员会审核下进行。

(四)考察项目

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该项目通过受看护人员反馈的形式来完成。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恢复效果更好。该考察指标以不良反应发生的次数(n)及百分率(%)作为单位。

2.住院时长

该项目通过受看护人员反馈的形式来完成。住院时长越短,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恢复速度更快。该考察指标以天(d)作为单位。

3.看护满意程度

该项目通过受看护人员评价的形式来完成。满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看护服务水平更高。

(五)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0.0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对计数数据使用卡方检验。

二、结果

(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接受优质看护的人员,其在不良反应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人员。相关数据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的区别(P<0.05)。

数据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考察组人员的恢复效果更好。详细数据参见下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分组

人数(n)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考察组

30

0/0.00%

对照组

30

3/10.00%

c2

2.265

P值

0.02

(二)住院时长

结果显示,接受优质看护的人员,其在住院时长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人员。相关数据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的区别(P<0.05)。

数据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考察组人员的恢复速度更快。详细数据参见下表2。

表2 住院时长

分组

人数(n)

住院时长(d)

考察组

30

3.11±1.01

对照组

30

5.26±0.96

t值

3.229

P值

0.01

(三)看护满意程度

结果显示,接受优质看护的人员,其在看护满意程度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人员。相关数据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的区别(P<0.05)。数据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考察组人员所接受的护理水平更满意。详细数据参见下表3。

表3 相同时间段内相关的受看护人员满意程度评分

分组

人数(n)

相同时间段内相关的受看护人员满意程度评分

考察组

30

96.11±2.57

对照组

30

91.15±1.09

t值

3.327

P值

0.01

三、讨论

优质护理作为一种以病人病情为核心的高水平看护模式,相关研究表明,其应用对于病人的病情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本文特此研究了该模式在急诊科中的安全效果分析。本文以任意抽选的60名急诊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量分为考察组、对照组。对考察组病人施加优质看护。对对照组病人施加基本看护。结果显示,接受优质看护模式的考察组人员在各项考察指标方面的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人员。具体表现为考察组人员的恢复速度更快。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恢复效果更好。此外,受看护人员对于服务的满意程度更高。上述结论相关的指标的组间数据均比较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区别(P<0.05)。由此,优质看护可以对病人恢复产生积极效果。因而,其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看护模式。

参考文献

[1]《当代护士》护患沟通技巧和护士职业礼仪护理规范化服务精讲班[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6):190.

[2]赵娟.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名医,2019(0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