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价值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价值体会

常彪

湖南省 耒阳市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421800

【摘要】:目的 :研究新生儿溶血病使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2018年11月时间段本院使用蓝光照射治疗的10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并采用1∶1完全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双面蓝光照射,对照组使用三面蓝光照射,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前,所有患者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小时,观察组的数据高于对照组,显示结果p<0.05,而9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间段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不良反应率,发现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有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安全性好。

【关键词】:双面蓝光照射;新生儿;溶血病

前言

新生儿溶血疾病是因为母子的血型不相匹配而产生的的血型抗体,并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造成免疫性溶血,且疾病在出生后引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有呼吸系统紊乱、肝脾肿大、溶血等症状,若不加以治疗会威胁新生儿生命[3]。对此,此类疾病需要及时治疗,临床上会采用换血或是蓝光治疗,本次是选用蓝光进行探讨,实验对象为本院治疗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为患儿采用双面与三面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治疗的临床价值见正文。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基本资料

实验通过相关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家属对实验了解。研究对象是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将所有对象按照1∶1完全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100例患者具体资料如下:对照组男女性患者比为40:10例,胎龄最大是44周,最小38周,平均值在39.12±1.96)周,日龄区间为1~7天,平均值为(2.0±1.0)天,体重的平均值(3456.1±274.9)克。观察组男女性患者比为38:12例,胎龄范围为37~45周,平均值在(39.15±2.15周),日龄区间为1~8天,平均值为(2.5±1.1)天,体重的平均值(3652.5±288.6)克。对比100例患者的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患者家属或是护士将患儿裸体进行治疗,并放置蓝光箱内,提前先将蓝光箱内湿度与温度调节,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将灯光与患儿的距离控制在23厘米左右,蓝光波长的主峰控制在43厘米左右,放入患儿之前将眼部与下体遮掩,使用双面光照射,使用间歇照射(蓝光照射时间与停止时间一样),并保障受光面均匀,照射时间为3天,在照射过程中患儿出现黄染症状消退时暂停治疗,发生黄疸反跳反应时停止治疗,在治疗期间,需要对患儿补充热量、使用牛奶喂养可混合肠道益生菌给予患儿。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三面蓝光治疗,与观察组的操作一样上但是加入了侧面照射[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率。其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数据在治疗后的3小时、9小时、12小时、24小时内观察。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文中使用计算软件为SPSS ,采用的版本为20.0,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表现形式为“平均数±标准差”,t值进行检验,不良反应率形式为百分号(%),x2检验,证明上述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率数据有统计学意义,需要显示结果p<0.05。

2 结果

2.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时间选取在3小时、9小时、12小时、24小时,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3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显示为p<0.05,而9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间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3小时

9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观察组

50

277.5±25.1

245.1±22.3

204.9±20.9

181.9±15.6

109.1±20.3

对照组

50

273.6±26.16

226.3±19.9

193.4±19.8

167.1±16.4

108.2±19.9

p

-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患者发生皮疹概率为6&(3/50),发生脱水的概率为4%(2/50),发生腹泻概率为6%(3/50),体温异常为4%(2/50),总不良反应率是20%。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疹概率为14%(7/50),发生脱水的概率为10%(5/50),发生腹泻概率为16%(8/50),体温异常为10%(5/50),总不良反应率是50% 。两组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在新生儿疾病中属于严重疾病之一,若是不及时治疗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影响智力,还会威胁生命。临床上使用较多治疗方案是蓝光,这种治疗方案能将体内的胆红素进行转化,并排出,排出渠道可是泌尿系统、胆汁等,能减少血清胆红素值在体内,还能降低疼痛[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发现在治疗前结果显示p>0.05,在治疗后3小时内,对照组数据低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9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间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其不良反应率,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组间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使用双面蓝光照射对新生儿溶血疾病,具有的优势是:出现的不良反应率小、临床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周丽萍. 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8):9330-9331.

梁志明, 周福根, 陈建辉,等. 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评估[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 32(6):917-918.

叶传剧. "鸟巢"式护理在双面蓝光照射中使用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5):742-743.

黄仟英, 肖艳兰, 邓文娟. 自制透光气囊枕在新生儿黄疸进行双面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