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浅论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

张鸿雁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财务科 200031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患矛盾不断加深,医院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医院作为公益性部门,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手段优化合理利用医院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绩效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提出了更严格、迫切的要求,这就需要医院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需要根据新的制度,加强对二者的监管,进一步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使医院公益性和盈利性更好地结合,促进医院更长久地发展。

一、医院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医院运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基础,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医院全体职工的成本意识,减少浪费,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实行科室成本核算不仅可以提高科室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挖掘各科室的潜力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医院应该设置专门的成本核算部门,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全方面的成本核算,将医院的每一项支出都纳入到核算范围内,从而对医院和科室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

(一)确立科室成本核算单元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单元是能够承担医院经济目标,落实核算与成本管理责任,并能够根据绩效大小独立承担奖罚,能将责权利结合起来的科室和部门,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单元,分为四个部分:临床服务类(各临床的门诊和病房)、医疗技术类(为临床科室和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医疗辅助类(负责辅助医疗服务的提供,保障医疗资料安全完整的科室)、行政后勤类(负责医院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属性的科室)

(二)直接成本的归集

直接成本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能够直接归集到各科室的成本,如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药品、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等。因直接成本的产生多与科室的医疗服务活动相关,所以核算相对比较简单,

(三)公共成本的分摊

公共成本由于计量条件所限无法直接计入到各科室,就需要采用分摊比例的方法分配计入各个科室的成本,如水费、电费、物业管理费等,目前因为分摊工作的程序过于简单,分摊标准也不一,有的根据人员比例计算,有的根据面积计算,有的根据使用量计算,这种不统一的分摊方式导致了不真实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因此,医院应根据重要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将相关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计算后计入各科室成本。

二、绩效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都要求医院改变以前以收入为导向的行为,重新回归公益性,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新医改方案规定个人收入不能与业务收入挂钩,绩效考核要突出技术能力、医德医风、服务质量和数量,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一)以全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绩效管理缺陷

“全成本绩效奖金核算”不能全面直接的反映出不同科室、不同的医疗服务的价值含量,不能直接与员工的工作量相结合。“医疗经济价值”无法完全取代“医疗服务价值”。如:检查费与手术费,大手术与小手术的区别。

科室绩效管理以收入为统一评价标准,因各科室的规模水平、技术水平、劳动强度的不同,科室之间缺乏可比性。如:普外科和小儿科的区别,普外科手术时间长,手术风险高,小儿科人力成本高,收费项目和金额相对少,如采用统一标准,无法区分各自实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量,造成不公平现象。

因此,传统的收减支分配方法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大处方,滥检查、看病贵”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白衣天使的形象。

(二)以工作量考核为主的绩效管理特点

坚持以预算为指导,进行奖金总额管理,根据不同的劳动时间、投入成本及风险等因素进行绩效分配,对奖金总额进行合理控制。

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对医、技、护各类人员设计有针对性的考核方法。建立完善的绩效类别和绩效级差,按岗位分为医师、医技、护理和行政后勤四大类,各类别又根据岗位职责、风险程度、技术含量分为若干小类,如医师分为普外科医师、心内科医师、急诊科医师、医技医师等,护理类分为门诊护理、病区护理、手术室护理等。

三、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方案,主要建立在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与收支结余挂钩的薪酬绩效模式,这种传统的考核办法面临着四大挑战。

挑战一:运营风险的挑战

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已无法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社会医学模式,引发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医疗秩序失衡等都影响着公立医院的竞争性,对于医院来说,运营风险挑战增加。

挑战二:政治风险的挑战

医改明确规定,医务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检查费药品收入挂钩,而现在医院与收入多少挂钩的绩效制度,面临着较大政治风险的挑战。

挑战三:稳定风险的挑战

绩效考核属于利益调整,调整不好有可能就会出现“一哭、二闹、三上告”现象,引发不稳定风险。

挑战四:财务风险的挑战

由于人力成本上升,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的购买以及药品零加成的推行等因素,导致医院运行成本过高,特别是医院限费控费,使得医院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导致医院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医院的财务风险正逐年加大。

四、结语

在新医改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要想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规避内外部风险与危机,就必须对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进行改革,采用适用于医院发展的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模式,以促进医院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绍新.关于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8 , (18)

[2]刘亲.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存在问题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

[3]刘多元,杨郁华.医院科室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的融合探讨[J].会计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