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

敖志利

敖志利

阿城区交界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摘要:我国在小河流的保护和综合治理问题上,一直秉持技术、机制、实践等原则,并在这方面不断发展创新,而且这是保护我国水土生态资源的重要措施,并为我国的水土流失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小河流的综合治理上,要坚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护为主要目标,并结合先进的科技技术加大维护力度,从而形成大规模的治理,还要将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有效结合起来,使水土保护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现本文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相关问题,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回顾;展望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人民在防治水土流失的长期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中,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巨大成效。

一、我国小流域治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形成和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探索阶段、确认和试验阶段、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阶段和大流域规模化防治阶段。不同的阶段的发展都是立足于当时的实际社会情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效果

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

水土流失区的水资源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保护,显著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坡耕地向梯田地的改造,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土壤蓄水保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成为农业生产的高水平和稳定性奠定了基础。梯田地的农业生产水平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之后不断的上升,实现了梯田每年的粮食增产值在1125㎏/公顷,北方人均基本农田增加0.14hm2左右,南方增加0.033hm2左右,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收入

水平流失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各区域内的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要立足于当地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区域自身的优势在治理过程中有效的发挥出来,紧密的结合特色的产业,在药材、水果、畜牧和蔬菜等产业上下功夫,使名特优商品基地建成,发展成为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点,实现区域内居民的脱贫致富。例如黄河中游地段盛产苹果和红枣、长江中下游盛产柑橘和永定河上游盛产杏,都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点带动当地区域内的经济增长,提高区域内居民的收入水平。

3、生态与环境得到改善,国家的生态安全得到维护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实现了合理与有效,土地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土地上的植被覆盖率面积也不断的增加,区域内部实现了土地、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发展。黄河上中游地段经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治理程度达到了40%左右,重点的治理区域的治理程度达到了70%以上,使过去的那些水土流失和荒漠沙丘等恶劣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形成了现阶段生机盎然、风景宜人的景象,实现了坡耕地的退耕,加大了林木的种植,大幅度的增加了林草的数量。陕北榆林地区曾受到了严重的沙漠化的威胁,但是经过长期的治理,现阶段的林业数量已经营造97.3万hm2,治理沙化面积在68%以上,提高了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实现了人类的前进和沙化灾害的减少。

三、基本经验

1、将小流域治理放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位置

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突出的生态问题,我国偏远山村贫困落后的根源也是如此。我国的政府认识到这一基本国情的存在,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将水土保持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我国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治理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各级政府给予了强大的支持,保证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流域内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2、将资源掠夺式开发利用彻底摒弃

对于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水土流失区域生态恶化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就会使用大量的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资源的过程中,不注重资源的保护,造成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和破坏,不但没有将经济建设搞上去,还对区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针对这种现象的存在,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解决,在发展区域内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形成人类、资源和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保证在提高区域内经济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保障。

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前景展望

1、要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

由于不同地区自然社会条件的差别,也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承担的不同任务,因此小流域发挥着多样化的服务功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应采取不同的模式。从目前来看,在西部大部分处于江河上游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小流域仍然承担着减少江河泥沙、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任务,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要在消除贫困、发展地方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则应以改善生态为主要目标,增加植被,尽可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居住、休闲环境,同时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收人。特别要把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科技生态园区建设、水保户外教室、产业化经营等统筹纳人工程建设规划,把小流域建设成为集科技示范、旅游休闲、户外教室、产业基地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在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库区、湖区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泥沙和面源污染,为水源地输送清洁的水。

2、要进一步大力推进规模化治理

要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就必须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证明,按中流域、大流域规划,按项目区组织实施,按小流域为单元设计效果比较好,既坚持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又符合现行国家项目管理的要求,同时更好地发挥了小流域在更大范围治理的作用。这些年来,随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增加,投入力度加大,集中连片、大规模的治理区不断增加,成了生态建设的示范工程,产生了多方面的效益,使小流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今后我们要适应大规模生态建设的需要,继续按项目区集中连片开展治理,推动水土流失地区进一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规模特色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流域综合治理要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目标,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大力推进规模化治理,创新治理开发机制,把人工治理与发挥大自然的自我生态修复能力结合起来,实现水土保持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和加强。

参考文献:

[1]潘同亮.新疆某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渠道设计[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05)

[2]张博.浅析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4(12)

[3]姜德文.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