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建设引发的多维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高速铁路建设引发的多维度思考

郑艳芳杜波

中铁五局第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401120

摘要:高速铁路是一个集各项最先进的铁路技术、先进的运营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于一体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和运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实现了科学的、又快又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高速铁路;建设;高薪技术;经济

多维度视角下的中国高铁,催生了人们对高铁的多重思维。正如对任何一门高新技术的认识一样,高铁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双刃剑”悖论,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并将直接影响人们对高铁的评价和未来高铁的建设。本文分析总结了人们对高铁的种种思维方式,并在总结高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了中国高铁的未来发展状态。

1.高速铁路的特点

1.1高速、快捷

高速铁路由于建站方便、运行过程安全以及利于出行等多项优势,在当前我国交通事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与高速公路与航空交通相比较,200-1000公里范围内选择高速铁路的便捷程度要高于前两者。

1.2运量大、运行密度高

随着铁路高新技术装备的更新与进步,高速铁路不仅有效解决了不同区域旅客出行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速铁路的运营效益。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单位时间内高速公路、民航以及高速铁路在旅客运输总人数方面的比例分别为0.35:0.33:1.00。

1.3安全性高

高速铁路运行对于线路的要求非常高,对于路线必须要求是专用路线,并且要和公路运输的道路彻底隔离,并且高速铁路的运行调度都是由中央系统计算机全程指挥,该系统通过合理分析与科学计算达到自动化控制的目的,其中控制的内容包括自动操作、自动停车、道路故障报警以及灾害预防报警等。相比于传统的人力控制而言,高速铁路运行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相关调查统计结果中表示,在单位旅客周转量的旅客伤亡人数中,飞机、汽车与火车的比例分别为0.12:19.1:0.02(人/亿人•公里)。

1.4兼容性好、正点率高、适应性强

高速铁路在当前的发展速度十分之快,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晚点率极低,大多数的铁路都能正点准时到达站台,这就得益于当前铁路高新技术装备在组织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极大提升。此外,高速铁路和传统铁路网络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兼容,不仅能满足高速铁路的运行线路需求,还不会对普通铁路的运行产生影响。

1.5污染轻、占地少、节省能源

高度铁路不会带来太大的占地影响,相比于高速公路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有调查显示,以四车道为一个单位,通常高速铁路占地面积仅仅是公路的1/6-1/4.除此之外,由于高速铁路电气化目标基本实现,所以在排放废弃物及油烟等污染物方面显著少于高速公路,并且运行时噪音污染小,旅客乘车舒适度极高。

2.高铁发展的多维度思考

2.1高铁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之争

高铁发展到现在,高铁的决策对铁道部而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专家责难,中国高铁的发展没有走民主决策程序,只是通过铁道部和发改委完成了最初的立项程序,没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行投票表决。但事实上,京沪高铁的建设决策经历了相当漫长的研讨过程。一方面,中国高铁建设在经过六次大提速之后,使得铁路对运营基建设施有了相当长时间的实验基础,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为京沪高铁的未来工程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硬件平台条件;另一方面,原定在1997年前后上马的高速铁路经过后来的“轮轨派”和“磁悬浮”两派之争,凭借相当长时间的技术辩论期,促使双方和铁道部加快了关于技术可行性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高铁建设之得益于这一宝贵的争论,主要发生在技术可行性的论证过程中,且保持了近十年的探究时间,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逻辑性。诚然,这种决策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对高铁轮轨技术的采用就是领导先决策再论证的结果;不少与高铁相关的站房、技术引进操作等也走的类似路子:缺少预先充分的论证,决策缺乏应有的科学程序,而走了先决策后论证等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影响了高铁整体技术的严谨性;高铁建设的高速度又使高铁建设违反科学施工规律,使得工程质量极具风险性;全国性的高铁建设规模不断加大,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拉动了中国经济的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由于缺少认真、仔细、全面、科学的交通布局论证,也易造成重复投资或者无效投资。

2.2高铁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产业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速铁路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上40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可见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高速铁路交通网,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理念具有深远的现实和战略意义。但是高铁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1.7.23雨温线动车组安全事故,以及融资债务、安全运营、施工质量、管理失控和领导腐败等问题的暴露,使高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压力。事故后,高铁时速大降速,中国高铁运营时速从350/250公里降低为300/200公里,特别是西部高铁普遍降级。2015年发现减速的巨大灾难,不仅导致中国高铁的声誉在国际上突然一落千丈,而且是对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因此,2015年中国高铁的设计思路又恢复了长远思维,尽量为未来历史负责。在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

西成高速铁路这条连接西安市成都市等几个巨大的发达城市带的高铁在雨温线事故中时速也从350降低为250,后来很多人说是形成了难以改变的历史遗憾,未来要浪费几百亿才能改变局面。西成高铁在2017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时速250历时4个小时,途径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保护区、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和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西成高铁虽然不如开始设计时速快但也大大缩小了两地的时空距离,再加上运量大、运行密度高、正点率高等优点,高铁成为了许多旅游爱好者的首选交通工具,这样势必加剧旅游交通工具的竞争,面临最大挑战的就是航空业,火车与飞机的竞争会日益白热化,良性竞争的结果是双方定价的降低及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而带来游客数量的增长,旅游交通工具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将有利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该项目标志着华北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总结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交通运输的网路布局更加合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向快捷便利、安全舒适、集装箱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的要求。交通运输始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晋锋.铁路输高新技术装备的社会效益评价[J].建筑知识,2017,37(02):138-139.

[2]徐昕.浅析我国高速铁路的现状与发展[J].交通与运输,2010,26(03):10-11.

[3]铁四院用高新技术托起世界一流高速铁路[J].中国勘察设计,2010(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