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及失效致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及失效致因

施彦羽

桂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进步,建筑行业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在建施工过程中发生危险事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内容较为繁杂,可建立系统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深入认识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安全管理效果。本文在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认识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失效致因,对促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建筑行业;危险事故;管理体系;致因

1前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经理部的首要任务,确保生产安全才能保证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等目标的实现,从一定程度上说,项目安全管理的成败决定了项目经营的成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内容较为繁杂,可建立系统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深入认识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安全管理效果。

2我国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现状

2.1政府行政层面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法律体系,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也出台了大量与之相配合的法律规范和规章,明确了政府、生产单位、监管部门、从业人员和社会第三方力量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权利和责任,也从国家强制力和行政管理的角度赋予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执行力,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无序,权责利关系不明的旧貌。

2.2从业人员层面

对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我国初步建立了执业认证和特种作业培训认证制度,一方面建立“安全工程师”等安全生产管理专项人才的执业认证与培训管理制度,同时还针对施工作业一线人员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教育与培训机制,特种作业和重大危险源作业持证上岗制度,这对于提升我国建筑施工领域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和管理素养有积极意义。

2.3行业规范层面

在行业规范层面,我国加强了对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生产、运输、储存三大危险行业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评定与监管制度。一方面在安全生产管理投入和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与制度等方面作出了与企业所属行业、规模大小相适应的硬性规定,同时在行业内建立了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认证制度。另一方面,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危险作业和劳动保护设备提出了技术规范要求。

3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安全制度管理体系

对于施工安全管理而言,安全制度是由措施管理制度、岗位管理制度投入与物资管理制度等各种施工管理制度够成。应该明确安全施工的组织制度和责任制度,进行教育培训,形成成套的安全教育体系。及时编制安全措施和施工事故预案,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价。对于安全设备的购入和发放予以监管,形成合理的审批发放制度。同时,应该有日常的安全检查体系,通过安全制度层面的建立,从根本上规范施工安全管理的落实。

3.2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管理,能有效规避安全事故风险。首先,施工管理人员应保证施工现场环境整洁有序,同时规划并管理好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进出施工现场的顺序与数量,严格规定施工材料的堆放位置,避免材料误用,埋下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为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有效性,施工管理人员应在施工现场设置一定的安全保护设施,确保施工质量過关,强化施工安全管理。

3.3安全技术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掌握安全可靠性技术,施工安全技术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施工技术与相应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分析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技术经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安全保证。随后,应该具有安全限控技术来确定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控制点,对控制点提出明确的、量化的限制,对有关的施工操作加以规范限制。再者,建立安全保险与保护技术,对可能出现的突破设计条件和限控规定的情况加以处理,启动应对措施,以防止进而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并对现场施工的人员的安全进行预防性防护,确保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各的安全。

3.4施工组织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过技术考核合格的施工人员才能准许上岗,同时又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考核。通过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可以提醒施工人员按照相关标准程序进行施工操作,有效避免违规操作造成的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其次,职工技术培训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建筑项目施工要求,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也在逐步推广及应用到建筑施工项目中。

4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失效成因及建议

4.1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失效成因

首先,是施工方案及安全对策编制不合理所导致的失效。具体原因:(1)未能认真审读图纸和勘察现场,所编辑的内容中多半以理论叙述内容与实际工程结合不紧密。(2)作业人员不了解施工技术的相关规范,现场操作不符合规范标准。(3)编制施工方案流于形式,并未应用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对于安全管理内容的规范不详细。(4)对工程施工中的特殊部分,并重点强调施工安全的内容。(5)施工方案编辑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足,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其次,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所导致的失效。具体原因:(1)安全交底的内容缺少针对性。(2)交底人员自身责任感不强,未能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义务。(3)为建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反馈机制。(4)施工作业人员的普遍素质偏低,难以理解施工交底的相关内容。(5)施工作业机械无防护装置,或防护不彻底。(6)安全交底的时间、数目、频率不符。(7)仅有口头交底,未能形成书面化的材料。

再次,施工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所导致的失效。具体原因:(1)模板支撑系统搭建不符合规范,缺少稳定性。(2)脚手架、井子架等搭建不符合标准。(3)基坑防护措施不到位,未能为周遭建筑物的基坑进行检测。(4)施工的用电缺少防护措施。

4.2建议

首先,施工单位应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认真审查图纸和现场,编制符合工程实际、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针对特殊施工过程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提高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的编制质量。其次,应提高安全技术交底人员的素质和交底内容的针对性。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应当注重提高安全技术交底人员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结合工程实际,分不同工种、不同施工对象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文件需经双方签字确认归档,增强安全技术人员及相应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再次,应加强对危险性较大项目的安全专项方案实施的监督。

5结语

施工项目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它不仅与建筑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还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现代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在遵循国家既有法律规范和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更多地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现代数字技术紧密结合,保证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等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山区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张伟,曹春香,王亚敏,陈曦.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及失效致因[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6(6):67~73.

[3]郝俊芳.现代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山西建筑,2014(3):247~249.

[4]贾晓彬.高速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成熟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及系统开发[D].中南大学,2012.

[5]方玮玮.南方公司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南华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