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器械清洗消毒集中式与分散式管理效果比较陈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腔镜器械清洗消毒集中式与分散式管理效果比较陈辉

陈辉王维

(达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的最佳方法,以提升其管理质量。方法:在我院手术室中选取90套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5套。A组器械进行集中式清洗消毒,B组器械进行分散式清洗消毒,对两组器械的清洗质量,我们采用目测法和低温等离子循环取消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检测出A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高于B组器械,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腔镜器械实施集中式清洗消毒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确保器械灭菌效果,为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腔镜;清洗消毒;集中式;分散式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028-02

随着我国腔镜手术的日益发展,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优点同时,给手术室人员在器械的清洗与保养方面提出了挑战,其具有材质特殊、做工精细,结构复杂,较多管腔,价格昂贵等特点,在手术过程中器械管腔外面与内壁等部位,通常会粘附大量的黏液与血液等物质,给手术器械消毒及清洗工作增加极大困难,从而难以有效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和灭菌质量。因此,应积极寻求有效的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的方法,以确保腔镜器械的使用安全。为此,我院对腔镜器械由原来的分散式改为现在的集中式专人清洗消毒方法,并作了比较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手术室中选取90套使用过后的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套。两组器械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A组:对该组腔镜器械实施专人清洗消毒,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人员负责对腔镜器械进行管理,对其进行清洗、消毒、包装,使用低温等离子方法进行灭菌。具体步骤为:(1)初步冲洗:对器械进行初步冲洗,完成后将其拆卸至最小零部件,借助流动水将肉眼可见残留污物冲洗掉;(2)刷洗:使用软毛刷在水中刷下器件的各细节处,并使用管道清洗刷对器械管腔内壁进行仔细刷洗,将清洗刷穿入管腔直至两端见刷头为止,将管腔内污物刷洗干净;(3)酶清洗:将合理配置的多酶清洗液倒入超声清洗槽中,将冲洗过后的零部件侵泡于酶溶液进行超声清洗3~5min;(4)漂洗:对器械表面进行流动水冲洗,对器械管腔内壁使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反复冲洗3~5次,直至排出澄清的水为止。(5)终末漂洗:对器械表面使用纯化水进行冲洗,对管腔内壁使用装入纯化水的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再高压气枪和电吹风吹干。(6)灭菌:使用低温等离子方式进行灭菌并妥善保存。

B组:对该组器械实施分散式清洗消毒,措施的实施者为手术室的所有护士,其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主要步骤为对腔镜器械进行初步冲洗后,将其拆卸至最小器件,之后进行酶浸泡,接着进行刷洗与漂洗,最后通过气枪和电吹风吹干并打包用低温等离子消毒并妥善保存。

1.3评价方法

对两组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目测法和低温等离子消毒是否因水分过重循环取消进行检测。

1.3.1目测法通过放大镜对器械齿纹、关节、管腔等部位的可视污物、血渍进行观察,无残留污物、血渍,则视为合格。

1.3.2低温等离子消毒失败消毒过程中密切观察是否循环取消,并根据打印试纸显示是否因为物品水分过重取消循环,来确定物品清洗质量不合格。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来比较分析本研究数据,使用百分比(%)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器械的清洗质量比较

清洗后采用目测法和物品在消毒过程中因水分过多循环取消来比较,均测出A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均高于B组器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两组器械清洗质量比较[n(%)]

3.讨论

腔镜手术是目前外科采用较广泛的一种手术方式,器械与普通的手术器械相比,构造更为精细、结构更为复杂、材料更为优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价格更为昂贵[1]。腔镜技术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和损害的同时,由器械造成的手术感染风险也随之与日俱增。据相关研究报道,我国每年各大医疗机构中,由于腔镜手术器械未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而造成的手术感染率不断上升,其主要由各种病毒、细菌残留于内镜器械管腔内壁、齿纹、关节等部位,将其应用于手术中后便会导致患者受到病毒与细菌的侵袭,从而引发手术感染情况[2]。由此可见,在器械使用前,对其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管理,是确保器械使用安全、降低手术感染风险的关键所在。而彻底清洁器械是确保消毒、灭菌质量的前提条件,若器械上残留一点有机物,水分均可对灭菌介质的效果产生影响,并造成细菌产生生物膜,从而对灭菌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临床上对于腔镜器械灭菌、消毒以及清洗的方法较多,其中较常运用分散式与集中式清洗消毒方法,但这两种清洗消毒方法之间,其清洗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分散式管理方法,在进行腔镜清洗过程中,对于相关配备设备清洗效果欠佳,未能将器械拆卸至最小化,对器械刷洗程度不足,未能够进行超声清洗和使器械完全干燥,从而极大降低清洗质量和消毒效果[3]。在有关研究中指出,在对腔镜器械清洗过程中,将超声清洗步骤取消掉后,其清洗合格率低于20%,提示超声清洗这一步骤,能够对腔镜器械中管腔内壁、齿纹以及关节等盲区进行有效的清洗,从而使清洗质量得到保障[4]。而专人集中式清洗的方法,其具有齐全、完善的清洗设备,以及健全的清洗流程,并且配备专业的清洗人员进行清洗,从而能够有效确保腔镜器械的灭菌质量和清洗质量。分散式管理方法,需要较长的清洗、灭菌时间,对于器械的周转产生较大影响,使其使用效率大幅度下降;同时,器械种类繁多,各种性能都未必都能完全掌握,导致清洗难合格,灭菌失败可能性较大,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资源,需要重新吹干包装再消毒,对腔镜器械的使用安全产生不良影响。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专人集中式清洗消毒管理方法对腔镜器械进行清洗与消毒,能够有效清洗干净器械,提升其清洗效果,并且严格确保器械的灭菌质量。

综上所述,专人清洗消毒管理方法,具有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低温等离子耗材的消耗,以及清洗设备的维护等,更有利于提高腔镜器械使用率,并且可对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降低由于腔镜器械灭菌、清洗不当而引发的医院感染风险及器械的损坏,为手术临床中的感染控制及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许丽,庄若.不同清洗方法对硬式內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3):3673-3675.

[2]贺吉群,刘秋秋,谢伏娟.修订“硬式内镜清洗操作标准”的建议与构想[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104-106.

[3]王沁,宋瑾,樊籽岐,等.清洗不同保湿预处理硬式内镜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2):5269-5271.

[4]秦洁,唐小敏,龚文红.不同保湿预处理方法对硬式内镜清洗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