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采取新型长期泪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探讨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采取新型长期泪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

潘旭君

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目的:探究使用新型长期泪道塞对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药物及人工泪液治疗,实验组病人则接受长期泪道塞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病人治疗期间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相关指标结果。结果:经过对比,采用新型长期泪道塞的实验组病人其干眼症状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其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新型长期泪道塞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可以有效改善病人干眼症状,减缓泪膜破裂,同时改善角膜荧光染色情况,临床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长期泪道塞;水样液缺乏;干眼病;临床效果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学习工作压力日趋增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用眼过度及相关眼科疾病,其中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眼病为干眼病,即角结膜干燥症[1]。干眼病又可以分为很多种,目前发病趋势逐渐增多的一类为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这是由于病人自身的免疫力缺乏或是引发外伤或感染而造成的水样液缺乏,从而引发眼部干燥[2]。相关病症表现在眼睛干燥,干涩,具有灼热感甚至是异物感,长期患病会导致眼组织受损[3]。常用的治疗方法在于使用人工泪液或含有糖皮质激素的眼药等,但其效果并不显著,临床上开始使用新型泪道塞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人工泪液及新型泪道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100眼);所有病人中中男性病人58例(116眼),女性病人42例(84眼);病人年龄在20-75岁,平均年龄(37.8±4.5)岁。所有病人都符合相关干眼病标准:即使用屏幕终端的时间每天大于5h,且具有异物感、干涩、视觉疲劳、畏光等,同时角结膜荧光染色的评分大于1,泪膜破损时间短于10s,同时排除泪道患病的病人及其他虹膜视网膜出现病变的病人,排除因糖尿病并发症引发的视力障碍及疾病者。所有病人在年龄,性别,病况等临床资料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人工泪液法进行治疗,即在眼中滴加海露玻璃酸铵滴眼液(生产公司URSAPHARMArzneimittelGmbH,注册证号H20150150),每日3~6次,每次1滴,持续使用一周。

实验组病人则采用新型长期泪道塞法进行治疗。冲洗病人双眼上下泪道,待泪道通透后,使用贝诺喜或相关药物采取表明麻醉,露出泪小点,同时用专业镊子夹住经过4°C预冷的SmartPLUG600型号泪道塞(Dennium公司,USA),将其由泪小点插入到泪道中,待其根据体温变化完全进入到泪道内,同时按照泪道长度等作出相应调整,直至其并无外露,与泪小点及泪小管完全吻合。最后用抗生素眼药水加以辅助,持续一周。

1.3疗效测定及评价

依干眼症疾病相关临床指导标准,统计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泪液测试评分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等结果并做对比,同时统计两组病人的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方式用“”表示,组间数据选取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采取百分比的方法,以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统计有效。

2.结果

2.1对比两组病人干眼症治愈的总有效率

结果显示采用新型长期泪道塞治疗的实验组的病人其疗效更好,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病人治疗有效率(%)

3讨论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用眼过度的增加,眼科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其中干眼病是眼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是由于物理伤害、灼伤或是长期使用视频端引发视疲劳,视力损伤所造成的泪液质量降低及泪膜不稳定易损,同时伴有眼部干涩,灼痛的症状[4]。干眼病包括水样液缺乏及蒸发过度两组,前者在临床上更为多见[5]。放任干眼病不顾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眼组织损伤,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刻不容缓。而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人工泪液的使用,但效果仍需提高,现阶段新型泪道塞开始越来越多受到关注,经该方法治疗后可有有效控制病人干眼症症状,效果显著。本研究中对于实验组病人采用SmartPLUG泪道塞,相比对照组其SIT,BUT,FL指标均改善明显,且主管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差异显著(P<0.05),该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推荐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兴基.人工泪液和临时性泪道塞治疗干眼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2):81-83.

[2]吴洁,龙潭,杨华,等.新型长期泪道塞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争鸣,2008(23):2189-2192.

[3]赵越筑.泪道栓塞术治疗视频终端顽固性眼干燥症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6,28(12):937-939.

[4]严景红.应用泪道栓塞术治疗顽固性干眼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17):496-496.

[5]史文净.应用泪道栓塞术治疗顽固性干眼症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