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番茄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朱江敏,陈中华,汤倩

【关键词】番茄;传染病;预防

1由于种植条件的适宜行

番茄种植历史已经有很多年了,现阶段主要的品种选择为“瓦尔特”和“胜利”,这两个品种均为大红色番茄,年栽培面积1000亩,上市量可达4000吨,上市时间在3月初~12月底。

2番茄的生长习性

番茄属于喜温性蔬菜,环境温度不能过低,如温度低于15℃,将严重影响番茄的开花和授粉,严重减产。如果温度在10℃以下,番茄植株将会停止生长。温度也不能过高,如果环境温度在30℃左右时,番茄的同化作用会降低,如果温度达到35℃以上,即使是时间持续很短,也会严重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因此最好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3℃左右。番茄的生长需要较强的光照,长时间光照会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积累。番茄植株的茎叶比较茂盛,这会蒸腾大量的水分,但是番茄的根系十分发达,属于半耐旱蔬菜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因此对番茄灌溉水的把控要结合不同时期番茄的蓄水特点。其生长土壤要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并且具有较好的排水能力。

3番茄的主要病害及症状

3.1番茄溃疡病

番茄植株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感染此病,因此在结露和长时间下雨的天气要尤为注意。发病植株有较明显的症状,植株发病的茎部会溢出菌脓,然后附着其上,形成白色的污斑,发病后期的植株茎内会变褐或中空,最终整体枯死。如果番茄果实染病,可以看见果实表面隆起白色的鸟眼斑。

3.2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番茄的果实和叶片,其中果实的感染情况最为严重。染病的果实果皮为灰白色,逐渐变软腐败,同时在发病部位长出一层灰绿色的霉菌,最终果实失水僵化。叶尖部位是叶片最先染病的部位,然后病斑逐渐向外扩散,最终整个叶片干枯脱落。茎部染病初期会呈现出水浸状的小点,小点逐渐扩散成为长条形或者椭圆形的病斑。病情严重时,病斑以上的部位会全部枯死。

3.3番茄茎枯病

茎状茎枯病的主要为害部位是植株的茎和果实,叶和叶柄的为害症状较轻。如果茎部有伤口,很容易感染此病,病斑首先是椭圆形,然后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扩散到整个植株,染病严重的部位呈深褐色的干腐状。如果果实染病,染病部位首先是一个白色的小斑点,然后随着病斑的扩散,逐渐引起果实腐烂。

3.4番茄脐腐病

引发番茄脐腐病的主要原因是缺钙缺水,多雨后的干旱或者前期灌溉水多,后期不灌水都很容易引发此病。除此之外,土壤的选择也会引发此病,如果种植番茄的土壤为砂土,或土壤层较浅都会引发此病。发病的果实其幼果的脐部会产生水渍状的绿色斑块,斑块扩大后会变成灰褐色或者黑色。

4番茄疫病

近两年4~8月份温度基本在25℃~30℃之间,高温多雨,昼夜温差大导致早疫病大面积发生,而越冬番茄的采收期多集中在冬季低温多雨时节,并且早晚通常都有大雾和大露,这为晚疫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4.1番茄早疫病

4.1.1番茄早疫病的发病症状

植株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播种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该病的感染时期一般在结果的初期,等到结果盛期也是该病感染最为严重的时期。苗期染病茎部变黑褐色。成年植株的叶片染病初期会产生许多针尖大小的黑点,然后逐渐扩散为黑褐色的轮纹斑,叶片边缘会产生浅绿色和黄色的晕环,中部出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会生毛刺状物,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物。当植株的茎和叶柄受害时,茎部的分枝处往往会产生一些褐色的不规则形状病斑,病斑表面略有凹陷且附着一层黑色的霉状物。染病的果实首先会在表面产生椭圆形的黑色病斑,病斑有同心轮纹,后期病部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4.1.2防治方法

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避免与土豆、辣椒连作。早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番茄拉秧后及时清除田间残余植株、落花、落果,结合翻耕土地,搞好田间卫生。要注意做好大棚通风工作,避免空气湿度过大。在栽培上,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使植株生长强健,在整枝时避免与有病植株相互接触,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施足基肥,每亩达到万斤厩肥,生长期间增施磷、钾肥,按N∶P∶K为1∶1∶2追施,一般以每亩20~25公斤硫酸钾为宜。种子处理。种子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采用2%武夷霉素浸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l兑水150~200毫升,混匀后可拌种3~5公斤,包衣晾干后播种,可有效杀死粘附于种子表皮或潜伏在种皮内的病菌。栽前要做好棚室消毒,在定植前密闭棚室后按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25公斤、锯末0.5公斤,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烟一夜。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1000克喷洒。在蕃茄苗期,病害发生前用保护剂,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用的保护剂:77%氢气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茎叶均匀喷雾,视天气和番茄生长情况每7~10天喷1次。保护地栽培时,结合其他病害的预防,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克/亩。在傍晚封闭棚室后施药,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烟熏,也可以喷撒5%百菌清粉剂1公斤/亩。

4.2番茄晚疫病

4.2.1发病症状

番茄的晚疫病会危害植株的叶、茎以及果实,叶片的叶尖和边缘会首先出现病斑,初期的病斑呈水浸状的褪绿斑,然后病斑逐渐扩散至半个甚至整个叶片。将整个叶片感染后再沿着叶柄感染茎部,在茎部上形成褐色的条形斑。植株的叶片边缘会长出一圈白霉,尤其是在湿度大的环境下。等到天气干旱,周边环境湿度降低,叶片上不再产生白霉,但是叶片变脆。

4.2.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番茄的种植要注意轮作,合理密植。并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钾肥。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加强通风透光,保护地栽培时及时放风,避免植株叶面结露或出现水膜,以减轻发病程度。清洁田园:田园间的其他蔬菜收获后要彻底清除残留植株,时刻保证田园的清洁。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病枝、病果,在远离田块的地方深埋或烧毁,同时立即施杀菌农药和连续消毒,防止病害蔓延。可以在保护地栽培时使用45%的百菌清烟雾剂来进行防治,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通过烟熏与喷雾的混合方式对该病进行防治

5结束语

番茄的种植因特殊的环境气候因素和固定的设施因素,病害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早”字是关键,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从育苗开始抓起,将综合防治措施运用到大棚番茄栽培种植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彬,李云龙,孙海.冬季设施番茄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J].中国蔬菜,2016(12).

[2]焦子伟,孙清花,张娜,等.新疆伊犁温室有机番茄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0):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