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马涛郭栋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此通过对传统(预应力锚固技术、大体积混凝土碾压技术、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和现代(RTK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并探讨了如何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传统技术;现代技术;技术管理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更加重视民生,对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大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增加。而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是关系到民生的基础性工程,质量要求较高,再加上建设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因此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所以近年来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当前水利方面研究的重点。

2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预应力锚固技术是非常常用的技术,并且具有很高的潜力,该技术的适用范围非常广,而且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可以加固和补强原有的建筑。另外本技术的应用可以传递拉应力,所以受到国内外多个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青睐。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利用施加了预应力的锚杆或利用高强钢丝束加固基岩的措施来锚固建筑,随着科技的发展,该技术与GP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可以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锚固力度和深度,并根据设计进行锚固点的准确定位,从而有效对建筑或基岩施加预应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2大体积混凝土碾压施工技术

因为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都是大工程,建筑的堤坝等建筑比较大,需要的材料很多,其中就包括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是根据相关规范定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其主要特点就是体积大,表面系数较小,水泥水化热的释放比较集中,混凝土内部升温较快,因此容易导致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质量和结构安全。大体积混凝土碾压技术是使用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然后利用平仓机铺筑混凝土,之后使用振动碾压机进行碾压,再采用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手段保证混凝土碾压质量的技术。大体积混凝土碾压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施工成本低,而且施工效率高。

2.3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可以为施工人员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提高施工质量,同时还会加快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导流是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考虑到河道的复杂环境,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保持在干地上施工,而将水流通过引流的方式绕过施工场地引向下游的工程措施。围堰技术则是一种与施工导流相对应的技术,是进行施工导流的前提和基础,主要是在主河道中修筑临时的挡水建筑,挡住流水,进行围堰,从而保证导流施工的顺利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可以通过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控制和改变注水量、对河床进行截流等,人工控制水流的流量和流速,为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3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3.1RTK技术

RTK技术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是一种实时动态控制系统,被多个行业普遍应用,尤其是在施工、地质勘探等方面。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RTK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工程的定位测量提供精确的技术和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该技术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因此利用该技术进行工程定位施工,不仅提高施工的准确性,还可以缩短工期。

3.2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收集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或录入人工采集的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为工程施工提供数据参考的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获取、整理、分析和管理的技术。数据库技术可以存储大量的工程测量信息和数据,还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和信息在GIS技术的帮助下建立三维模型,真实模拟工程的进展和优化,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检索和分析效率,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是影响水利水电项目建设质量的重点之一。先进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强化施工质量。

4.1建立施工技术管理部门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施工范围大、时间长、建筑物复杂、工作标准要求高、工作环境差等特点,这就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需要用到的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经济收益。首先是建立专门的技术管理部门,专职进行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选择、准备和应用管理工作,以及在实际施工时对于技术的改造和优化工作。

4.2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

进行施工技术管理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对施工技术的选择、原材料准备、人员匹配、实施流程等进行规范,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制定,还要建立班组、车间、场站三级技术管理网络,进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期间还要注意加强对于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发生、故障分类、分析和反馈处理制度,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交流,总结施工经验;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安排专人管理,记录和收集技术应用信息,保证技术档案的真实性和系统性。

4.3加强技术的改造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需要对已完成的施工环节进行维护,而因为不同的设备、建筑物、材料等的性质不同,所以需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维护技术,避免出现老旧和破坏情况,以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此时就需要对技术进行改造,寻找更加高效、科学的养护技术。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技术改革和升级作业,通过学习其他单位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对自身技术进行优化,提高技术应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4.4建立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

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开展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进行,因此加强技术管理还要建设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一方面面向社会招聘高水平的、资质高的、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教育,提高自身员工的技术水平。另外,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较多,会用到气象学、地理学、经济学、物理学等学科,因此很多技术的专业界限并不明显,而且有时同一个环节的施工可能用到多项技术,此时需要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避免因为技术理念不合而出现延误工期的现象。

5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以保证施工质量,建成高品质的水利水电工程。

参考文献:

[1]李雪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浅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5):105-106.

[2]王建华.刍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11):242-243.

[3]封永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2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