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中小型净水厂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城镇中小型净水厂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与探索

李旭

李旭

深圳市深水龙华水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深圳市原市区外中小水厂为例,分析了此类水厂目前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三大关键问题。并以水厂实际运行经验为基础,提出深化技术改造、仪表/设备更新升级;加强供水水质风险的日常预防与管理;制定原水水质变化应对措施;完善人员组织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措施,为城镇中小水厂运行管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中小型净水厂;运行管理;常规处理工艺;水质安全保障

前言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行政县2862个、行政镇41636个,目前服务的净水厂普遍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1]。随着国家近年来对供水水质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全面推行以及原水水源微污染情况的日益严重,后发地区城镇净水厂以及经济发达城市周边地区中小型净水厂的水质安全保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深圳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商业迅猛发展带动城市边界不断扩展、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原市区外水厂以村镇级中小型水厂为主,在规模、工艺、管理等方面与原市区内水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为满足水质安全要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适应工商业发展速度,现阶段探讨如何提升、改进原市区外中小型净水厂运行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1、中小型净水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深圳市原特区外地区水厂基本为中小型水厂,半数以上兴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有水厂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无配套的深度处理工艺。总结中小型水厂运行管理主要面临的三个问题:

1.1净水工艺落后、技术改造困难

兴建于上世纪的中小型水厂,服役年限较长,现有的净水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净水工艺相对落后,部分水厂缺少配水井、机械搅拌、预处理工艺、反冲水回收水池等基础设施。部分中小水厂随着辖区经济、人口的增长不断扩建,由于以往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部分构筑物配套性差,难以满足新规模的处理要求。同时净水构筑物土建结构现状差,供水压力大,水厂后续服务期较短也给净水工艺的技术改造工作造成困难。

1.2设备老旧、仪器仪表配备不足

中小水厂的配电系统多为建厂时设计建设,很多配件、线路逐年老化,已成为供水安全的重大隐患;此外,由于供水管网的不断扩张,配水压力的变化,送水泵效能下降,直接影响水厂的能耗成本。受地区经济条件限制,很多中小水厂流量计、压力表、加药系统计量设备、过程水水质在线仪表配备不足,增加水厂运行成本和水质安全控制难度。

1.3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有待完善

城镇中小型水厂在人员组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软件建设上,与发达地区大型水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各项运行管理制度涵盖范围不够全面、实时更新速度较慢、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足、标准化管理水平仍有待加强。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是限制市区外中小型水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为缩小与原市区内水厂的差距、稳定达到新国标的水质标准要求,针对中小型水厂的运行和管理,深水龙岗集团在硬件升级和软件优化层面开展相关工作与探索。

2、中小型水厂运行管理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公司自新国标颁布以来,从技术改造、仪器仪表设备升级;加强供水水质风险的日常预防与管理;完善人员组织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所属各中小水厂的水质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出厂水水质,主要具体措施如下:

2.1深化技术改造、仪表/设备更新升级

公司高度重视工艺类技改类项目的论证、审批、推进与管理,从硬件上提高中小型水厂水质保障能力。在不破坏原有构筑物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清通滤板、更换滤砂、维修阀门、补充反冲强度、优化反冲操作规程的手段,解决了虹吸滤池滤砂反冲不净、结球、板结以及双阀滤池曝砂等问题,提高了滤池截污能力,有效降低滤后水浊度。针对沉淀池虹吸排泥不畅、积泥的问题,通过方案分组比对,提出修正虹吸排泥管角度、增加排泥喇叭口的解决措施。针对没有配水井的水厂,根据反应池的混凝效果和矾花形成的情况,优化絮凝剂、碱剂、预氧化药剂的投加位置,保障药剂与水的最佳接触时间、减少不同药剂间的干扰作用。针对部分反应池混合效果差的问题,因地制宜的增加机械搅拌设备或者网格数量,改善其水力混合条件,达到最佳混合GT值[2]。

2.2加强供水水质风险的日常预防与管理

公司将各中小水厂供水水质风险管理与控制作为工作重点,组织编写各类指导文件,主要涉及:1)水源管理;2)过程水控制;3)水厂工艺运行管理;4)主要供水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内容,为所属中小水厂供水水质风险的日常预防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托和技术指导。

2.3提出应对原水水质变化针对性措施

中小型水厂常规净水工艺抵抗原水水质波动的能力较差,为了各净水单元能够稳定保证出水水质。公司通过对近年来各中小水厂水源检测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总结所用原水水质的风险隐患:1)各水源不同程度存在铁、锰、氨氮、总氮、CODMn、pH值、嗅味等常规指标超标;2)具有双水源的水厂,在原水切换时,存在一定风险;3)各种污染物输入造成的原水水质风险;4)藻类、甲壳类动物、贝壳类爆发。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提出预防、应急处理措施:(1)原水经常性存在铁、锰超标的水厂,可采用预氧化方法去除铁锰,即采用二氧化氯或高锰酸钾预氧化。(2)原水存在氨氮污染的水厂,可以在原水取水口或水厂进水口投加氯氧化剂进行氧化,加氯量根据氨氮浓度和折点加氯工艺确定。采取折点加氯工艺时,应加强对卤代烃和卤乙酸等消毒副产物的监测,通过调整投加量和投加点尽量减少消毒副产物的形成。(3)原水发生微量有机物污染、CODMn超标,以及出现嗅味的水厂,可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或者高锰酸钾方法。(4)原水管道切换与启用,以及流量大幅增加时,应遵循缓慢开启原则,切忌突然全开。

2.4完善人员组织和规章制度建设

为了将不必要的人为疏忽、疏漏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各水厂的安全生产,公司逐步完善人员组织和规章制度建设。

1)完善生产运行制度,贯彻落实“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目标[2]。2)规范设备类的管理与执行,加强在线仪表的管理。3)完善运行人员组织管理,严格履行责任到位的要求;加强生产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值班人员分级负责管理体系的建设。定期对运行人员操作技能进行培训。

3、结语

为了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原市区外中小水厂关于运行管理经验的摸索、提升在这一过渡时期意义重大。通过深化技术改造、仪表/设备更新升级;加强供水水质风险的日常预防与管理;提出应对原水水质变化针对性措施;完善人员组织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措施,逐步摸索出适合中小水厂运行管理的新思路,为市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少飞.后发地区中小型常规处理工艺水厂运行管理的改进和探索.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08-109.

[2]洪觉民.现代化净水厂技术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p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