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反思

栾华星郝旭

栾华星郝旭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只有具有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将计算机技术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从而使计算机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各个专业领域。在新形势下如何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迫在眉睫。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只有具有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将计算机技术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从而使计算机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各个专业领域。计算机教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技能教育,是为后续课程服务以及为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应用计算机做准备。另一方面它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为了计算机的全方位应用和开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不论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均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

1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不易把握。目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比较好,有些中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但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条件,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无所知。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学内容变化快,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更新与调整。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知识更新快,而教学设备与教材更新相对滞后,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前瞻性,注意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随时跟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趋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拓前进。

1.3理论知识与操作并重,理论知识要记忆,操作要熟练。计算机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基础课也不例外。通过上机操作和练习,学生方能掌握操作系统的特点、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其次,它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数制转换、网络基础等内容都要求记忆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因而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和操作相结合,在教学时要合理安排理论和上机学时。

1.4学生上机时面临的诱惑多,需要正确引导。计算机和其他的教学不一样,它具有通用性和多用性的特点,而初次接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难免会被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所吸引,好奇心促使他们对计算机内的资源会做进一步的了解。但这种了解不一定全部对其学习有好处,例如学生课上会玩游戏、上网聊天、做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

2.1因材施教培养特长。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尽量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技术特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并将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层次进行计。主要分为:基本内容、扩展内容、重点和难点。对操作练习题,加入具有一定难度的操作题。将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资放在共享文件夹中作为共享资源。基础好的学生在自行操计算机进行学习时,可在共享资源中选择有一定深度、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或练习内容,而基础稍差的学生则可反复对一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这样因材施教,有效地增强了课堂学效果。

2.2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计算机具有非常强的应用好操作需求,是一种能力教育。从前面所分析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目标可以看出,课程应该是在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在授课过程中的“用”指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从而领略到理论中的精华。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更新速度都较快,再加上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不断的将获取的知识转换成自身的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入一些新的技术,从而唤起学生的欲望,这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有很大的帮助,能使其自觉向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然后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以鼓励和耐心,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信心,从而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自学基础。

2.4分层次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基础差异较大,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都采用零起点或低起点教学,基础好的学生难免“吃不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分层次教学,除了采取的免听且只参加课程考试方式之外,还可通过开选修课(如多媒体、网络等课程)的方式供基础好的学生选择。

2.5改革考核方法。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检测,好的考核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可实践性强的特点,计算机文化与应用基础课程可采取机试。机试采用试题库的形式进行命题,考前首先组织教师组卷,采用全校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考试既公平合理,又实现了教考分离。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