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学校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试论现代学校建筑设计

何颖文

关键词:现代学校;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1.现代学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现代教育正朝着开放、互动,个性化的方面发展,学校建筑设计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时代特征相一致。学校建筑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方面信息、知识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的文化水平,因此,学校建筑的设计,既要注重外观形象,又要体现人文内涵在其中。另外,多层次的交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学生的素养提升,并随着快速化的信息发展,体现出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在整个过程中是作为提供教育的重要场所存在的,故此,学校建筑设计要体现出前瞻性,努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交流环境。

2.现代学校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2.1注重布局关联性

现代学校中的教学楼建筑打破了以往教学楼分散、独立的布局模式,使之更加集中、整体、将空间同院系相互整合、靠拢、集中设置公共教室、电教中心等公共教学用房,增进了学生教师的交流、资源共亨,减少了资源浪费,强调了各教学楼间的关联性,整体性,使教学空间形成网络化布局。

2.2注重功能多样性

随着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概念的深入,现代大学将向开放型、社会型发展,各种教学设施将进一步向社会开放。教学楼的功能除了教学、科研、自习外,还将融入更多的服务功能。例如某些教学楼底层设置了学生超市、书店、邮局、银行等服务设施,以方便师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注重交往空间设计

交往对形成青年人良好的心理结构和智能结构十分有益。交往空间也是一种“智能环境”,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在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学楼内的走廊、楼梯间、门厅、庭院结合交往空间进行设计,丰富空间,改变以往教学楼封闭、单一的空间形态,更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

2.4注重建筑智能化设计

现代学校是智能化的校园,智能化校园首先要体现在学校建筑的智能化上。当前我国高校在知识经济这一时代背景下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为教育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学校建筑设计应打破僵化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经济状况、建设水平等,创造性的探索出新型学校建筑的设计之路。

3.现代学校建筑方案设计要点

3.1学校建筑选址

在进行学校选址时首先对学校周边的环境、地形、土质、气候、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调查,还要调查当地的人文环境,主要包括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排水、交通等各种情况以及条件。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保持学校建筑在以后使用过程中与周围气候环境相得益彰,还要最大限度地维护整体生态平衡。通过恰当的选址使学校具备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同时,学校选址应当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避开迎风的海岸边、湖边或比较容易形成一个风道的山顶与山谷等,避开沟底、洼地等凹地,因为冬季的冷气流易在凹地中形成霜冻,导致学校热能的损耗。因此,学校建筑的选址在朝南、避风向阳的坡地为最佳。

3.2学校建筑布局

在合理选址的基础上,建筑布局对于学校建筑规划节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师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总体布局,整合不同体量、不同角度、不同间距、不同走向的建筑物的组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日照,以产生不同的热量需耗(冬季)和热量盈余(夏季);特别是学校建筑间道路的不同走向对风向和风速有明显的影响,因为建筑群和道路之间多为速度较小、方向竖直的管状气流,很难穿越建筑物,所以必须考虑建筑群体的形状与体量的组合和布局,使高层、低层错落排列并利用道路和植被,形成空气流动和自然通风,使学校建筑冬天可保持室内热量,避免冷风渗透;而夏季则形成穿堂风,达到自然通风和降温。

3.3造型设计

3.3.1当学校的内部建筑和外部建筑相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让内部空间的布局更为合理且能体现出校园建筑的活力,外部建筑体型不但要具有个性,更要彰显出校园的本质,通过舒展和延伸各个建筑主体,让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融汇,虚实相间,体现建筑主体的生动性和活泼性。

3.3.2建筑物的基调定位以清爽简洁为主体,在浅色调的墙面上辅助活跃的颜色进行墙体点缀,让平淡中略显活力,然后借助于楼梯、走廊和平台等细节的设计,避免使用单一和直白,给人一种活跃的崭新形象,空间的变化性,能彰显出青少年的生机和活力,也能体现出青少年积极的精神面貌,符合现代学生的性格特征。

3.3.3设计的语言要简单明了,大方优雅,气息更具清新性,让建筑的形体美和环境美交融在一起。从规划之路出发,先有郁郁葱葱的山体,然后才是隐藏在山体中的单独个体,可以让整个建筑隐喻在山林之中,体现出自然风情,这与中国传统的书院文化相符。完善一下诸多小细节,成就理想大未来。

3.4建筑单体设计中的节能设计

随着建筑单体节能技术措施的不断提高,新型的保温墙体材料、中空隔热玻璃、屋面保温材料、节能变频空调等技术日渐成熟,但我们不能忽略了更廉价环保的技术手段—自然通风和有效遮阳。

3.4.1提高自然通风效率

使用自然通风不仅仅能够减少空调的耗能,能够在不耗费资源的条件下使室温降低,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生活在新鲜的自然空气中,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设计通风装置时要考虑到在夏季主导风方向上应该使用开放式设计,在冬季主导风方向采取封闭式设计。控制好窗墙比以及外窗开窗率,在南向尽量扩大外窗可开启面积,为过渡季节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创造有利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房间,尽量采用两侧对开窗,形成良好的穿堂风,有利于夏季降温,降低空调能耗。为了达到获得良好通风条件的目的,在设计时应该根据气流的惯性原理,在相邻的墙面将进、出口的位置错开分布。

3.4.2提供有效遮阳效果

对于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来说,夏季东、西墙面的温度能够高达40℃,从而可以直接影响到室内的温度。对学校建筑的遮阳设计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可以考虑阳台、遮阳百叶、垂直绿化等手法来进行处理。设计时应该综合计算夏天遮阳和冬天日照的不同要求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在高温天气阻挡热量的进入,在低温天气让人享受足够的阳光。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关注,而学校建筑设计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设计,而多种空间形式和感情空间综合起来形成的整体,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做到美观与节约。因此,学校建筑的方案设计过程中要着眼未来,加强安全度与美观度,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使得学校成为多元化的综合体,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彬弟.探析学校建筑设计[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蓝裕斌.学校建筑设计及设计理念探讨[J].山西建筑.2010.

[3]罗锦、翟辉.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