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检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痰液检查

洪心

洪心(黑龙江省医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159-02

【摘要】目的讨论痰液检查。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临床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作出诊断。结论痰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分泌物。正常人痰量很少。当呼吸道粘膜受刺激时痰量增加。痰量和痰液性状与呼吸器官病变性质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故痰液检验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痰液检查

痰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分泌物。正常人痰量很少。当呼吸道粘膜受刺激时痰量增加。痰量和痰液性状与呼吸器官病变性质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故痰液检验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上呼吸道(口、咽部)细菌种类繁多加上标本转运不及时,咳出的痰常被口咽部寄殖的细菌污染,国内报道有50%的痰标本为不合格的标本。国外亦有报道约76%为污染的标本。因此,正确留取真正来自下呼吸道的痰标本并及时送检是非常重要的。

[标本采集]

(1)一般检查应留取清晨深咳后的第1~2口痰液,咳痰前温水或3%H2O2漱口数次,尽量避免混入唾液或鼻腔分泌物,吐入容器中送检。

(2)细菌培养,应先用灭菌水漱口,咳痰后置无菌容器(不得含消毒剂)中数分钟内送检最为理想,否则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很快自溶。

(3)分枝杆菌(包括结核菌)和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一般推荐连续3~5天留取晨起的痰。

(4)作24小时痰量和分层检查时,应嘱病人将痰吐在无色广口大玻璃瓶内,加少许防腐剂(沙石碳酸)防腐。

(5)作细胞学检查时,应留9~10时深咳的痰液送检(清晨第一口痰在呼吸道停留时间久,细胞变性),应尽量送含血的癌液送检。

如病人无痰,可用高渗盐水(3%~10%)超声雾化吸入后,咳痰送检。必要时可经环甲膜-气管穿刺,快速注入1~2ml高渗盐水,刺激咳嗽,留取深部痰液。将痰液放在低倍镜(10×10)下观察,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多核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二者比例<1:2.5的视为合格标本。

[一般性状]

(1)痰量: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大叶性肺炎消散期等痰量较多。

(2)粘稠度:①浆液性:稀薄而有泡沫,多见于肺水肿;②粘液性:多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③脓性:多见于脓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④血性:多见于肺癌、肺结核或出血性疾病等。

(3)色泽:①黄色:含有脓性细胞所致,见于肺部感染性疾病;②黄绿色:常见于进展期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有绿脓杆菌感染;③棕色:肺梗塞、心脏病及肺部慢性充血;④铁锈色:多见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⑤红色:肺结核、肺炎、肺瘀血、肺部肿瘤、出血性肺病、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积症;⑥黑色:多为大量尘埃所致,病理意义不大。

(4)气味:血性痰有血腥味;脓性痰,晚期肺癌、肺脓肿的痰有特殊恶臭味。

(5)支气管管型及痰块:由纤维蛋白及粘液等在支气管内形成,呈白色或灰色的树枝状体,偶为红色或红棕色。在刚咳出的痰液中,常卷曲呈球状,交缠成块。可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囊性纤维化等。

(6)干酪块:呈豆腐渣样,是肺组织坏死的产物,见于肺坏疽和肺结核。

[光镜检查]

一、细胞成分

1.上皮细胞

(1)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最常见的为来自口腔粘膜、咽喉部的粘膜,其增多见于喉炎,咽炎和口腔炎。

(2)柱状上皮细胞:来源于气管和支气管粘膜。正常痰中少见,增多见于气管和支气管炎。

2.吞噬细胞

(1)涂片中有无吞噬细胞是判别标本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若涂片中只有鳞状上皮细胞而无吞噬细胞则说明标本来自上呼吸道或完全为唾液,无检查意义。

(2)吞噬细胞胞浆胞涵物有助于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①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常见于肺瘀血心功能不全、肺炎、肺栓塞、肺出血及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②含有脂肪小滴:见于组织坏死,脂质性肺炎;

③多核巨噬细胞:见于肺部慢性炎症、病毒感染。

3.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见于呼吸道炎症、肺癌等。正常人痰中无红细胞,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咯血及呼吸系统炎症时可见红细胞。

4.嗜酸性细胞: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寄生虫病等病。

5.淋巴细胞:多于见呼吸道慢性炎症,肺结核。

二、非细胞性成分

1.库什曼(Curschmann)螺旋体: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癌引起的支气管不完全阻塞。

2.弹力纤维:为组织破坏产物,见于支气管和肺组织破坏性病变,如肺脓肿,肺癌、空洞型肺结核。

3.夏科莱登结晶(Charcot-Leyden):伴嗜酸性粒细胞同时出现,常见于哮喘、过敏性肺炎。

4.石棉小体:棒状样断片结构,似竹枝。常在石棉工人的痰中发现。

5.胆固醇结晶:为缺角的方形平板状物质,见于肺结核及肺脓肿。

6.胆红素结晶:为黄褐色针状成菱形结晶,可排成花束状,见于肺脓肿。

7.寄生虫及虫卵:肺吸出病患者痰中偶见肺吸虫;蛔虫感染早期,偶在痰中检出蛔虫卵。

三、病原学检查

1.不染色涂片:镜下寻找寄生虫卵,如阿米巴滋养体、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和肺吸虫卵可帮助鉴别诊断阿米巴性肺脓肿、卡氏肺孢子虫病和肺吸虫病。涂片找真菌,分枝杆菌对临床也有指导意义。

2.涂片染色

(1)革兰染色:可鉴定革兰阳性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可为初步选用抗生素的依据。

(2)瑞氏染色:主要用于鉴别血细胞,上皮细胞的种类、并发现其病理变化,也可识别炎性细胞和癌变细胞。

(3)抗酸染色:主要检验结核杆菌。如果为阳性,尚需考虑非典型分枝杆菌、奴卡菌的可能。

[培养]

痰细菌培养可分为常规培养和定量培养。

定量培养的方法是:收集大量的痰进行培养并菌落计数,算出各菌种所占的百分比,菌落数>107cfu(菌落形成单位)/m1时可认为是致病菌群;<107cfu/ml但>104cfu/m1时为可疑致病菌群,需结合涂片及是否纯培养等作出判断;<104cfu/ml时提示为口腔污染菌群;经支气管保护性毛刷或经支气管穿刺所得标本菌落记数在103cfu/ml也有重要的参考和诊断价值。

分枝杆菌培养,一般在接种后第一周观察两次,以后每周观察一次,仔细观察菌落的形态、数量、色泽变化和出现时间等。阳性结果随时报告,阴性结果第8周方可报出。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阴性报告40天方可报出。培养基上菌落特点:黄色或乳白色干燥颗粒状,表面呈波纹状,形似菜花。

[肿瘤细胞检查]

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呼吸道上皮细胞可发生良性改变:如基底细胞增生,纤毛状上皮细胞变性,鳞状上皮细晌化生,核异质等。其中在痰涂片中出现核异质细胞时要注意随访病人。

参考文献

[1]杨肇立,李俊如,李健.检验项目选择及临床应用要点2008.

[2]李定国,李萍.诊断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