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洪工程痕迹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防洪工程痕迹化管理

魏惊雷刘兴郝彬

莘县黄河河务局山东莘县252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黄河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的提出,管理模式也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痕迹化管理转变;但在痕迹化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痕迹化管理模式的特点和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措施和工作方法。

关键词:防洪工程痕迹化工程管理

防洪工程痕迹化管理通俗讲就是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把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事、涉及的人通过文字、图像、实物等记录下来,通过留下的痕迹真实地记录、反应、再现某项管理活动全过程,做到有迹可寻、有据可查,也是与今后管理工作进行纵向对比,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痕迹化管理的作用

1.1痕迹化管理最大的优点是通过保留文字、影像、实物、电子档案等资料,全面记录、真实还原工程管理全过程,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履职能力。为今后工作提供实质性指导意见;是适时反映基层工程管理工作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主要途径。

1.2积极推行痕迹化管理,便于在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等各项检查,通过管理痕迹考察管理过程、管理方法,评价工程管理成效,为各级监督检查考核提供翔实的依据。

二、痕迹化管理的方法

2.1明确水管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水管单位是工程管理的主体,主要负责辖区内防洪工程的综合管理,保证防洪工程的完整,同时负责防洪工程项目的规划、预算编制、运行观测,对维修养护项目的质量、进度、资金和安全负责。主要任务如下:

(一)对所辖防洪工程进行普查、探测、安全鉴定,根据查探结果和上级批复的年度维修养护经费额度,科学合理确定维修养护任务和工作量,按要求编报实施方案,按批复组织实施。

(二)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委托维修养护、监理单位履行相应职责。水管单位作为合同甲方,按批复的实施方案与维修养护、监理等单位签订合同,向质量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年度质量监督手续,履行合同相关义务。

(三)按照国家和行业法律、标准、规范和工程设计、合同文件等,加强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复核、确认维修养护项目工程量、工程质量,审签维修养护结算单,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四)负责维修类项目验收和维修养护项目年度验收初验工作,编制年度管理工作报告,上报年度验收申请;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接受上级单位对维修养护项目的管理、检查、监督、验收和考评等。

(五)按照有关规定,经常化、制度化组织开展工程管理巡查和河道巡查工作等,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影响工程防洪安全、有损工程完整和影响工程面貌的违法违规行为。

(六)开展工程运行观测工作,对辖区防洪工程管理范围进行巡查;对辖区水情、工情、河势、险情进行观测。

(七)负责洪水发生的抢险、水毁工程修复的组织和实施,所需经费,另行专项申报。

2.2加强过程标准化、痕迹化

各水管单位要严格根据水利部、黄委、省市局有关工程管理标准和办法等制定相应的巡查办法、手册、记录。特别是巡查记录务必按照要求填写,杜绝突击整理资料应付检查。巡查过程应有相应的相片、录像等影像资料。

巡查内容应包括:工程管理范围内是否有水沟浪窝、工程裂缝、塌陷、獾狐洞穴、垃圾、违章建筑等影响工程面貌和防洪安全的现象;是否有路面损毁、标志标牌损失、行道林、防浪林等停止生长和缺失、病虫害等现象;堤(坝)坡是否完整、是否有大面积高杆杂草,上堤辅道是否完整,备防石是否规整完备、草皮生长情况;职工是否按规定上岗;对已下达整改通知书项目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维修养护项目款项结算实行分类管理。维修类项目参照基本建设工程管理模式,款项支付采取“按旬登记、按月考核、按进度结算”方式。养护类项目执行“按月安排、按旬考核、按月验收”管理模式,款项支付采取“按日登记、按旬考核、按月结算”方式。

2.3及时整理资料、总结经验、规范入档

外业工作和内业资料整理应同步进行,每次巡查过后及时整理巡查资料,包括巡查记录、影响、实物证据等资料,出具巡查报告、整改通知等。定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吸取教训避免再犯;总结好方法、好措施进行推广。资料整理务必规范符合入档标准,防止出现入档前集中整理修改的问题。

三、痕迹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思想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对痕迹化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一,有一种“惰”性思想的存在,认为只要把外业工作做好就可以,对资料整理工作敷衍拖沓,马虎了事,很容易造成工作中潜在的问题不会被发现,而问题一旦爆发,又因为痕迹化工作做的不到位,使一些工程管理活动无法追根溯源,落实责任,也给事后总结经验教训带来不便。

3.2落实不到位。在平时的工程管理资料归档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为留痕迹而做痕迹的现象,也就是遇到半年和年终等检查时,突击整理资料应付检查的现象。平时的外业工作做得很好,内业工作也做了,但内业工作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做或者达不到标准要求也没有及时归档,导致工程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一种严谨、务实、快捷、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在整个工程管理工作中,疏于对一些特色、亮点管理工作的收集,因此,也很难把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好措施总结出来,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职工履职能力的提升。

3.3标准化工作不到位。痕迹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各单位部门制定自己的一套标准,不同单位部门标准不统一;标准制定不细致,经常变化,不同时间段标准延续性不高,致使横、纵向比较难以量化考核,给督查审查工作带来麻烦。

四、痕迹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4.1强化标准意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上级颁发、本单位制定的各项工程管理标准,学习友邻单位的先进工作经验,在学习中加深大家的痕迹化管理意识。

4.2加强事前控制。明确工程管理各方职责、具体任务。按照职责分工、活动内容,将各自目标职责纳入痕迹管理范畴,在工程管理实施前做到“四明确”,即目标明确、内容明确、人员明确、方案明确。

4.3制定切实可行的痕迹化管理方案。为保证痕迹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单位部门要根据管理标准、职责分工、管理内容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痕迹化管理方案,力争做到每一个工程管理环节、管理岗位都留下工作痕迹,层层落实责任。

4.4强化监督落实责任。任何工程管理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程管理活动中不仅各环节管理人员做到工作安排痕迹化、工作实施痕迹化、工作结果痕迹化,单位部门领导也需加强检查做到工作检查痕迹化。

4.5加强事后总结。工程痕迹化管理不仅可以让上级更方便检查基层单位的工程管理情况和各单位领导的履职情况,也是基层管人员根据管理结果追本溯源反推过程的主要途径。通过事后对文字、影像资料的归纳总结,方便直观的看到工作中的各项不足,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结束语

随着工程管理标准的提高,各种高科技手段和新型机械的治黄运用,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也必须从粗放式管理向制度化、精细化、标准化转变,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实施痕迹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