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护理干预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影响

何倩刘妮娜

何倩刘妮娜

(青岛市中医医院山东青岛266033)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回肠末端造瘘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清洁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9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肛肠科住院的直肠癌保肛手术后1年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对肠道准备过程实施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对比同期随机对照组。评价护理满意度、肠道清洁效果及患者肠道清洁后舒适度情况。结果:护理满意率、肠道清洁有效率和肠道清洁后舒适率观察组为94.8%(38/39)、100%(39/9)和100%(39/39),对照组分别为82.0%(32/39)、84.6%(33/39)和82.0%(32/39),两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回肠末端造瘘患者肠检前实施针对性的肠道准备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肠道清洁度和舒适度,使患者顺利完成电子结肠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电子结肠镜;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瘘;肠道准备;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53-02

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加,在我国的直肠癌病例中,中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达50%。目前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书中行与预防性肠造口来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和减轻出现吻合口瘘以后的中毒症状[1]。直肠癌术后患者因病情需要定期肠镜复查,肠镜检查是侵入性操作,预防性造口患者的结肠因肠容物难以祛除、结肠废用等原因会导致检查不能顺利完成,给患者带来经济损失与痛苦,甚者延误病情,我院肛肠科2014年1月以来应用护理干预的积极肠检前肠道准备、心理护理结合手法防襻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肛肠科住院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回肠末端造瘘患者39例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应用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18岁~78岁,平均(55.7±4.8)岁;同期随机抽取39例患者应用传统护理工作模式,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9岁~80岁,平均(54.4±5.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护理工作模式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行护理评估,制订及实施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时间、步骤不做统一规定。观察组行临床护理干预:由医师、责任护士及造口护师等组成专业学术小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内容、时间表。一般情况下临床护理干预小组成员按既定方案内容来完成对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治疗、护理、观察等任务并及时记录,对个别患者再进行相应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镜完成时间、护理满意度、患者肠道清洁度和肠道清洁后舒适度。肠道清洁度评定[1]Ⅰ级肠道准备良好全结肠未见粪渣,或仅见少量清澈液体,检查视野清晰,检查过程中进镜和观察未被影响。Ⅱ级为肠道准备较好,有少量粪渣或者肠腔内清澈液体较多,视野较清晰,进镜和观察未被影响。Ⅲ级为肠道准备欠佳,肠壁上存有较多粪便,或存在较多混浊液体,导致视野模糊,进镜和观察受影响。Ⅳ级为肠道准备不佳,肠道内堆满糊状便和粪水,难以进镜和观察。肠道清洁后舒适度分级以患者行肠道准备后的不良反应程度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判断。优:无恶心、呕吐、腹胀、头晕、心悸等不舒适感;良:稍有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感;中:有较明显的不适感和头晕、心悸;差:不能耐受。以优、良计算肠道清洁后舒适率。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正态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肠镜完成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因回肠末端造口,结肠长期空置,失去肠容物的营养,会有大量长期蓄积的白色粘液,影响视野。检查前须积极肠道准备,清洁程度会影响结肠镜检查效果,过多的肠液会造成漏诊,也会影响进镜速度。

3.1肠道准备

双腔造口后结肠已无食物经过,肠道准备与常规不同,具体如下:检查前1天下午2点及晚8点,两次自造口注射40ml开塞露,引起腹泻。检查当日清晨采用肥皂水500ml肠造口缓慢滴入,再经肛门500ml肥皂水灌肠2次。灌洗时应避免灌肠液喷射污染患者衣服及周围环境,降低交叉感染的机率,直至排出清水或微黄无粪渣便即可。检查前1日允许进食,但为避免食糜自造口漏入结肠,检查日当禁食。

3.2造瘘口护理

腹壁造瘘患者结肠镜检查中可采取左侧卧位或仰卧屈膝位,建议造口固定造口袋。肠镜检查时,适当用力隔袋按压造口。如造口袋迅速充气,应立即停止进镜,肠镜吸气,待造口袋无气体后,变换按压位置,切忌为完成肠镜过度充气。肠镜检查达回盲瓣后,及时抽气退镜。严密观察腹痛和造口袋情况,防止出血、造口袋、穿孔等并发症。如果伴有严重并发症,如难以忍受的疼痛、频繁肠梗阻,出现嵌顿或绞窄,或者对于造口适应不良患者,以及存在其他症状对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影响时,则应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2]。

3.3心理护理

肠镜检查属受侵入性操作,回肠末端造瘘患者长期焦虑,影响睡眠,机体耐受力差、具有较高的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在肠镜检查前需要热情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介绍肠镜检查目的、方法、特别是可能引起不是的过程及缓解途径。通过病史采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使之在心理上认同、配合。重视其对疼痛的反应,适时指导深呼吸,肌肉松弛,可用聊天方式使其注意力转移,并取得信任。

3.4手法护理

回肠末端造口后结肠废用,肠蠕动减慢,虽迷走神经刺激症状有所减轻,但肠壁粘膜更易出血,部分肠壁局部凹陷,出现憩室样改变。由于造口的存在,肠道充气不完善。该类患者检查全程循腔进镜,缓慢插入,经过结肠弯曲,钩拉动作需轻柔,以减小对肠系膜和肠粘膜的损伤,如遇有阻力,即使肠腔暴露充分,亦不能强性插入,易造成结肠上段扭曲甚至穿孔,此时应调整镜身及进向,反复调整至待阻力解除方可进镜。在横结肠结襻时,从脐部向脊柱方向施加压力,再向上腹推;如肝曲结襻,则从脐部向上腹加压,按压前应判断确定镜前端到达的部位。亦可用双手适当推顶右下腹部。检查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可瞩其深呼吸,变换体位,调整镜前方向或手法旋转,使送达回盲部。如患者不能耐受,拒绝继续检查,可先退出肠镜,更换体位,拉镜解袢,结合护理腹部手法按压可有效提高再次进镜成功率[3]。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应用临床护理干预,综合考虑直肠癌造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调整给药方式、准备时间及相应护理,实施个体化肠道清洁准备及人性化关怀,能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患者肠道清洁度和肠道清洁后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中麟,陆星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8.

[2]任红丽,张惠萍.结肠造瘘口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41-2242.

[3]严华艳,杜亚君.手法护理在腹壁造口旁疝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4(1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