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防汛中水文信息化技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水利防汛中水文信息化技术探析

陈锐

陈锐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水利防汛工作的不足正在不断的凸显。因而为了更好地加强水利防汛工作的开展,就必须对水文信息化技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水利防汛中切实加强对其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水利防汛工作成效的提升。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从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对水文信息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水文信息数据库以及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加强业务之间的沟通,以不断强化水利防汛工作成效。

关键词:水文信息化技术;水利防汛工作;应用

为了更好地在水利防汛工作中切实加强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必须对其定义、组成和工作原理由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水利防汛工作中,切实加强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水文信息数据库以及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的应用,才能不断提高水利防汛工作的成效。

1.水文信息化技术分析

一是从定义来看,所谓水文信息化技术,主要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的过程,从而实现水利信息采集、运输、储存、处理、服务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促进水利防汛工作效率的提升和不断优化。所以该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现代化水利防汛技术。

二是从组成来看,在水文信息化技术中,主要由对外联络网络和水利防汛专项网络组成。而水利防汛专项网络又可以分成中心-卫星型的汛情播报网和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

三是从工作原理来看,水文信息化技术主要是利用中心上下的两级网络,通过分中心进行汇接,利用光纤线路把信息及时的传递到水情信息中心,并经过逐级传输信息之后在全国形成水利信息网[1]。

2.应用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水利防汛中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日常水利防汛工作中应如何对其切实加强应用呢?作为水利防汛人员,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2.1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主要把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是整个水文信息化技术的载体。尤其是在不断加强水雨情测报系统的今天,我国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水雨情观测体系。在水雨情观测体系中,其最主要的部件就的末端的传感器,而末端传感器又包含了水位、雨量、温度、含沙量、墒情等传感器,在实际分布过程中,其分布特点主要是量大面广且位置较为分散和偏远。那么如何确保上述传感器自身所采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能及时的传输到监控中心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水利防汛中切实加强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利用其将防汛预报、防汛决策和水雨情信息图表及时的传输给防汛部门。从实际应用来看,常见的传感器组网技术主要有GPRS、卫星和短波等方式进行组网。在短波组网过程中,必须占用专用的通信频率信道,采取卫星组网则会导致成本增加。因此在移动通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采用GPRS技术进行组网,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灵活的组网,也不用考虑中继,尤其是不受站点的限制,已成为目前的主流。在采集原始数据过程中,不仅高效方便,而且在采集数据之后,通过采取人工的方式生产各种汛情图表和决策,并利用互联网对其及时的进行传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每个防汛职能节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采取何种技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应始终确保其安全、稳定可靠。尤其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采用的是自动化采集,若暴雨区的任意一个雨量测站失灵,就可能会导致数据异常。这就需要及时对数据的异常与否进行鉴别,才能更好地确保汛情判断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在信息技术中还应设置信息鉴别系统,为信息可靠性的提升保驾护航。综上所述,在水利防汛工作中加强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连接各级水利信息系统的网络,并形成覆盖全国的水文信息网,而各级水利信息网则利用光纤将各种水文信息传输到国家水文信息中心汇总,国家水文信息中心综合信息作出及时的反应,并把防汛方案快速的向下传达,从而确保整个水利防汛工作高效的进行[2]。

2.2水文信息数据库的应用

多年来,我国在各大流域的监测中得到了诸多水文观测数据,而为了更好地在水利防汛中加强对其的应用,首先就必须将观测到的水文数据输入整个水文信息数据之中,尤其是在水雨情测站不断建设的今天,水文信息数据库的内容极为丰富。在实际应用中,水文信息数据库的各种数据是整个防汛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对数据的应用。水文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仅具有数字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网络化的优势。数字化的特点为其检索提供了便利,而网络化的优势则为其传输提供了便利,这就给水位数据信息的利用提供了便利。所以在防汛工作中需要确定某些参数时,需利用原始数据,并对其经过演算之后才能确定,从而能给整个防汛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和依据。因此作为水文部门必须致力于水文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云数据库,利用专业软件开发基于面向公众用于实时显示和查询水平数据的平台,从而为及时的掌握汛情提供便利。尤其是在汛期和台风时,公众在这方面的需求最为强烈,应切实加强水文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并尽可能地将防汛信息给公众公开,从而更好地确保整个水利防汛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

2.3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的应用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现代水利防汛工作中加强远程防汛会商系统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防汛视频会商系统主要是对会商信息的集成,即利用超文本信息系统,把数据信息以音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展示,并将其动态性、交互性和动态性以及便捷性等优势体现出来。在水利防汛工作中加强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的应用,主要是以高速宽带的通信网络为基础,达到异地远程视频的效果,从而有效的解决每个防汛节点在水情传输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在传输方式上,不仅可以采取图片和文字的方式进行传输,还能采取音频的方式进行传输。防汛人员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和交流,掌握当前具体的汛情,针对性的制定预案,同时也能避免前往现场勘查所带来的不足,为整个洪水调度和工程监测以及抗灾抢险提供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依据。由此可见,防汛视频会商系统是在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多媒体通讯技术,这种技术以网络为基础,将各级水文信息,通过远程异地视频的模式将其呈现在会议上,增强了各地防汛部门对汛情实况的了解度,为做出科学的防汛决策,为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3]。

2.4切实加强技术和人员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确保整个水利防汛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切实强化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应在技术和人员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方面,应切实加强防汛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实力,掌握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内涵和应用要点,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防汛工作中加强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整个水利防汛工作成效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水利防汛工作人员,必须切实掌握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定义、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在水利防汛工作中切实加强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水文信息数据库以及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的应用,才能更好地确保整个防汛工作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佟婧芬.解析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2:98.

[2]徐涛.试析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20:174-175.

[3]张艳玲.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我省水利防汛中的作用[J].西北水力发电,2006,0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