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拔罐与VSD对不同类型慢性创面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负压拔罐与VSD对不同类型慢性创面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郑文立1(通讯作者)王立民2赵连魁1张向涛1李明1

郑文立1(通讯作者)王立民2赵连魁1张向涛1李明1

(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拔罐与VSD对不同类型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选取119例慢性创面患者,将纳入患者先按照病情分为浅溃疡组、简单窦道组和复杂窦道组,各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拔罐组和VSD组两个亚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愈合面积比例、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疼痛评分。结果:对于浅表溃疡及简单窦道患者,拔罐组的疗效与VSD治疗组疗效相当;对于复杂窦道,只有VSD治疗是有效的。结论: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拔罐;VSD;慢性创面;创面愈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分组设计

1.1.1研究对象本研究病例为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住院及门诊招募的慢性创面患者,共纳入119例,年龄在18-80岁之间,其中男68例,女51例。入组标准:①患者存在超过1个月而无愈合倾向的慢性创面;②创面面积小于8cm×8cm;③患者对本研究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1.2分组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非盲的实验设计。将所纳入的患者根据慢性创面情况分为浅溃疡组(50例)、简单窦道组(28例)和复杂窦道组(41例)。各组患者再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后随机分为两个亚组:拔罐组和VSD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创面部位、不良嗜好或心肺疾病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2.1拔罐组:清除创面坏死或即将脱离的组织,碘伏消毒后,选用口径大小合适的负压拔罐器,碘伏擦拭消毒拔罐器内壁及外壁后,给予创面适当负压拔罐治疗(以看到皮肤明显隆起为度),持续10-15分钟后撤除拔罐装置。拔罐治疗期间可以观察到创面发生如下三个阶段的变化:①拔罐初期,局部隆起淤血:创面及周围组织随着负压的增加而被吸入罐内,局部隆起,窦道口张开,被吸入的正常皮肤颜色变为深红。如果窦道内有脓液,会在这时被吸出。②拔罐持续阶段:持续拔罐1分钟后可以观察到拔罐器内有清澈透明的组织液被负压吸出并逐渐增多。③撤除拔罐后,正常皮肤颜色逐步恢复正常,创面及周围组织水肿和隆起也逐渐平复。间隔10-15分钟后,再给予施以负压拔罐,外涂生长因子的药物,无菌敷料包扎创面。每日换药一次,直至创面被新鲜肉芽组织所覆盖。最长随访观察期限1月,如1月时创面仍无愈合倾向,则停止使用拔罐治疗,改用VSD治疗,直至创面被新鲜肉芽组织所覆盖。

1.2.2VSD组:将已经失活的组织完全清除(伴有窦道患者先在麻醉下手术探查窦道的方向和走行),然后置入修剪合适的VSD负压引流装置(武汉维第斯公司生产),贴膜覆盖包扎,给予持续负压吸引(125mmHg),3天更换一次VSD负压引流装置,直至创面被新鲜肉芽组织所覆盖。

1.3疗效观察

1.3.1创面愈合时间:本研究创面愈合被定义为:创面完全被新鲜肉芽组织所覆盖。创面愈合是很多临床研究的观察终点,本研究将创面愈合时间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1.3.2慢性创面愈合面积比例:每3天评估患者创面愈合面积比例变化。评估方法:将创面高清照片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UTHSCSA图像工具,3.0版本)[12]。

1.3.3慢性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分别做慢性创面细菌培养,计算各组培养阳性率。

1.3.4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1](VAS)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VAS评分变化。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性创面愈合时间

对于浅溃疡患者,拔罐治疗可使创面达到愈合,创面愈合时间稍长于VSD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7)。对于简单窦道患者,拔罐治疗仍可使创面达到愈合,但其创面愈合时间明显长于VSD组(P=0.000)。对于复杂窦道患者,VSD可使创面达到愈合,但拔罐治疗无效,最终通过改为VSD治疗使创面愈合(见表1)。

表1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创面愈合时间(天)

拔罐组VSD组P

浅溃疡组7.16±1.036.64±0.950.077

简单窦道组13.00±1.2410.71±1.140.000

复杂窦道组NE21.67±3.47/

注:NE:无效。

2.2慢性创面愈合面积比例

以入院时慢性创面面积(100%)为参考,对于浅溃疡和简单窦道患者,拔罐和VSD治疗都能使创面逐渐缩小,拔罐组愈合面积比例略低于VSD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1A,B)。对于复杂溃疡患者,VSD治疗仍可使创面面积逐渐缩小,但拔罐治疗几乎不能使创面面积缩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C)。

图1各组创面愈合面积比例比较

注:A:浅溃疡组;B:简单窦道组;C:复杂窦道组。*P<0.05,与VSD组比较。

2.3慢性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

对于浅溃疡患者,干预1周时拔罐组与VSD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48%,44%)均显著低于入院时(88%,92%)(P<0.05),但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2A)。对于简单窦道患者,干预1周时拔罐组与VSD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71%,64%)均显著低于入院时(93%,100%)(P<0.05),但两组间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2B)。对于复杂窦道患者,干预1周时VSD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75%)显著低于入院时(100%)(P<0.05),但拔罐组患者干预前后没有明显变化(100%,100%)(P>0.05)(见图2C)。

图2各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注:A:浅溃疡组;B:简单窦道组;C:复杂窦道组。*P<0.05,与入院时比较;#P<0.05,与拔罐组比较。

2.5疼痛评分

拔罐组与VSD组所有患者入院时都呈中度疼痛,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周后,拔罐组和VSD组的浅溃疡患者和简单窦道患者VAS评分都较入院时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99,P=0.140);但对于复杂窦道患者,只有VSD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VAS评分,拔罐治疗减轻疼痛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2)。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浅表性溃疡患者,拔罐治疗和VSD治疗的效果相当,两组各观察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简单窦道患者,虽然拔罐组的创面愈合时间长于VSD治疗组,但其治疗也是有效的,且在创面愈合面积比例、细菌培养阳性率、VAS评分方面与VSD组没有明显差异。然而,对于复杂窦道患者,只有VSD治疗是有效的,拔罐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仍没有完全被新鲜肉芽组织覆盖,最终通过改为VSD治疗使创面愈合。

综述所述,对于浅表溃疡及简单窦道患者,拔罐组的疗效与VSD治疗组疗效相当;对于复杂窦道,只有VSD治疗是有效的,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LuoX,TangX,MaY,etal.Theefficacyof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intreatingsacroiliacjointtuberculosiswithachronicsinustract:acaseseries.JOrthopSurgRes.2015,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