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山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农村山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感悟

秦中恒

(石柱县土家族黄水中学重庆石柱409100)

【摘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21世纪,山区学校的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非常艰锐、很深刻的问题。如何更新观念、把握时代特征,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面对时代的重大变革和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每个体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投身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彻底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勇于实践,不断进取。

【关键词】山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教学中,农村山区学校到底要开展什么样的体育素质教学?这是一个很尖锐、。特别是在较贫困的边远山区,由于师资、场地、器材的缺乏和长期形成的对体育认识上的偏见,体育教育已大大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这对如何去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摆在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特别是对我们长期从事农村山区学校的体育老师来说不能不值得忧虑。由此,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结合山区学校实际,全面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下面就我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与想法、供同仁们探讨。

1.山区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差距

应当承认,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都有所重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国家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较还有大的差距,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势在必行。且目前我们身边的体育教学似乎仍然还是“应试教育”,几乎是“培养几个人,舍弃一大片”的局面,体育课在学校中乃至社会上的实际地位是每况愈下,在人们眼中都是“无所谓”,可有可无。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结合当前体育发展的需要,来谋求山区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道路。然而,目前农村山区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差距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较突出。

1.1体育教学的简单化:在过去,我们体育教师上课是“一个哨子几个球,教师轻松学生自由。”而现在虽有所改变,但始终处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考什么教什么,考哪几项就教哪几项,而且是突击性的,为考试而考试,为达标而达标(或用人际关系惨假应付考试达标),平时教学几乎没有室内体育理论及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雨天基本上都是上自习,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在教学中无视学生能力的差异,缺乏结合实际的新内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劳动中,日益简化体育教学,体育课枯燥无味,千篇一律,上课自由化,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加之体育课不属“主科”范围,因此,体育教学在农村中学是处境艰难。

1.2体育教学中指导思想的偏差。一般来讲,农村中学教育工作重点只对参加高考、中考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在社会、领导眼中是参加高考、中考体育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业绩。为了追求短期功利,体育教师只有把精力花在少数尖子的训练上,把体育素质教育放到了次要地位。上课不认真,搞“自由化”“散打式”体育教学,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与“全体性”。

1.3硬件设施严重不足。这是一个非常老化的问题,也是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在农村山区中学,有的学校连一块象样的篮球场都没有,何况200米、400米田径场,学生活动场所是在有限的一点空地上进行,再加上学校经费困难,对体育器材的购买更是少得可怜,这也成为部分体育老师态度消沉的借口。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农村学校要赶上时代发展,必须要借助西部大开发机遇,结合山区学校实际,全面推进体育素质教学改革与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山区体育教学落后现状。

1.4奖惩及指导条例不够完善。现行农村中学,很难找到关于体育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大部分体育教师一直还沿用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部分学校内部管理条例很少涉及到关于体育教学方面的内容。在校内不管你教学效果如何,不管输送多少体育人才,也不管你你所教的学生在体育中成绩如何,校领导最多“批评、批评”或“表扬、表扬”,没有实质上的奖惩,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体育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学校体育发展极为不利。

2.更新观念,把握时代特征,全面推进农村体育教学改革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面对时代的重大变革和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积极投身于具有化时代意义的教育观念变革的浪潮中去,加速体育教学改革,切实将教学创新落实到素材教育中去。彻底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勇于实践,不断进取。

现代学校体育的时代特征,对我们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首先健身性是学校体育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健身性是体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并不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

修身养性,德育教化方面,又有其特殊的功能,是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现代学校教育必须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解放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

3.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等

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学校体育特别是中小学体育的基础性,现代学校体育的这一特征,对于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4.娱乐性也是现代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就是一种活动性游戏,没有娱乐性体育就不成其为体育,特别是对大众体育来说更是如此,缺乏娱乐性的体育是不能成为现代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的,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们说体育的魅力在于它的娱乐性,而体育的娱乐性可以说主要隐藏于体育的竞技之中,甚至我们还可以说,体育的人文性大多也来自于体育的竞技性。对学校体育的竞技性,我们不能把它和竞技运动完全等同起来。

5.现代体育教学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为此,学校体育必须符合学校体育主体(学生)的需要,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大特征。

6.现代体育教学的多样性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多样性是其选择性的必然要求,没有多样也就没有选择性。过去那种全国学校体育的统一性的模式必将打破,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是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7.现代体育教学的开放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必将冲破学校的樊篱,与野外体育(或生存磨难的体育训练)和社会体育沟通。特别是学生将更多地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从事各种体育活动,达到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和提高生存能力与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将自主地积极地参与社会体育中去。

唯其如此,为改变农村山区学校体育落后不相适应的现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以本人参加体育教学工作20多年来的感悟,农村山区学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7.1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兴趣,全面进行课堂改革。现代课堂要求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实践的余地。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游戏性、趣味性、多样性、民族化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形成一种自觉行为,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7.2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于教师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提高和创造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学生离不开老师,不会自学。要改变此种状况,教师在课堂上要刻意制造学习、思考的氛围,采用“启发式”“疑问式”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大胆猜想和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少讲多练,切实解决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3改进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意识,提高体育地位。受诸多原因影响,学校体艺卫工作常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考试科目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与培养,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可以任意占用,学生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在大部分管理者和学生眼里,体育课等于“玩一玩”、“放松一下”,没有摆正体育教学的位置。特别是体育教师在评职称评优等方面更没有领先地位,严重损伤老师积极性。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有一个纲领性的文件,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当然,随着体育学科被纳入考试科目,体育学科已逐渐被各校及领导所重视。

7.4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关键在体育教师本身。体育教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综合学科知识及现代教育手段的掌握运用,不断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及敬业精神的学习与提高,改变教师的形象、注重为人师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更新观念,不断进取,不随波逐流,否则将会被改革和发展的浪潮淘汰。

7.5结合实情,因地制宜,改善办学条件。由于农村山区经济落后现状和自然环境限制、场地、器材等都很难得到改善,这就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结合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师生自己动手一起动手,就地取材,改善场地设备条件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山区学校,可以把课堂放到野外自然环境中去和社会环境中去,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实际需要。

总之,时代呼唤我们休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创新,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体育学课与其他学科一样同步,与时俱进。因此:我们躬身体育教学一线的老师,必须主观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果断。彻底改变思想观念,积极从事学校体育改革的试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收稿日期: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