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

周刚

(山东省日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日照276800)

【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治疗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从资料与方法、检验结果分析和影响因素讨论出发,对微生物检验的技术、操作、标本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医院微生物检验的现实情况,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387-02

引言

微生物检验主要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由于检验过程本身就比较复杂,因此一旦出现技术不娴熟、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就会使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受到影响,从而制约疾病的诊断质量,延误病患的治疗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结合当前的临床诊疗现状,就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策略,从而提升微生物检验水平。

1.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1资料与方法

本文主要对某医院2016—2017年间的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调查分析,资料采集主要利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数量总共为2002份,包含的微生物检验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为HIV抗体检测、犬粪包虫抗原检测、包虫IgG抗体检测血清、大肠杆菌检测和细菌检测,其数量分别为351份、998份、598份和53份。为了使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统计和分析,本次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在采集和处理数据时应用SPSS19.0软件,用n/%表示计算资料,用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用χ2进行检验[1]。

1.2统计结果分析

在对2002份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如下结果:其一,HIV抗体检测的总份数为351份,其中结果准确的份数为324份,准确率达到92.4%,误差率为7.6%;其二,犬粪包虫抗原检测的总份数为998份,其中结果准确的份数为893份,准确率达到89.5%,误差率为10.5%;包虫IgG抗体检测血清的总份数为598份,其中结果准确的份数为545份,准确率达到91.2%,误差率为8.8%;大肠杆菌和细菌检测的总份数为53份,其中结果准确的份数为48份,准确率达到90.7%,误差率为9.3%。综合来看,共有192份检验报告出现误差,其误差率为9.6%。调查发现,导致这些误差产生的主要因素有技术、操作、标本和其他,其中人员因素导致的误差报告有60份,占总误差数31.2%;操作因素导致的误差报告有63份,占总误差数的32.8%;标本因素导致的误差报告有53份,占总误差数的27.6%;其他因素导致的误差报告有16份,占总误差数的8.3%。

1.3影响因素讨论

分析统计结果后发现,影响该微生物检验报告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技术因素。技术实施的主体是实验室的检验人员,虽然当前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相关人员都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是微生物标本的类型非常复杂,不同的标本需要针对性的检验方法。由于部分检验人员技术较弱、经验不足,因此会导致检验误差产生;二是操作因素。微生物检验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否则就会影响检验结果,而部分检验人员会出现流程不合理情况;三是标本因素。保本需要经历采集、保存、运送、处理等过程,每一环节都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规范,一旦失误就会导致误差产生;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检验方案不标准、培养基选取不合理、实验室环境不规范等。

2.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2.1切实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了提升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质量,必须增强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针对当前检验人员责任意识薄弱、业务能力不娴熟、操作经验不足等情况,必须对检验人员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例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着重对微生物检验的理论知识、操作流程、设备操作方法、检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培训,并且建立健全的责任监督制度,提升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严谨对待微生物检验工作,确保结果的精确性。

2.2严格遵循微生物检验标准流程

检验人员在操作期间必须严格遵循微生物检验的标准流程,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点:其一,检验人员应该有效维护无菌实验室、培养箱、净化室等环境,定期消毒检验,避免室内沾染细菌或者病毒;其二,在操作期间,检验人员要严格配置无菌手套、隔离服等设备,并且对检验后的废品、毒物等进行科学处理,同时对使用过的实验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其三,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项设备的应用流程,从而避免结果误差[2]。

2.3有效规范检验标本的送检流程

微生物标本在送检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必须对检验标本的送检流程进行规范,为此检验人员应该充分明确不同标本的采集方法,并且掌握送检的方式。例如在采集细菌血标本时,必须保证受检者未使用抗生素。在此过程中与临床医师主动沟通,做好疾病诊疗的配合工作,避免耽误诊疗时间,同时也造成标本受到污染。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微生物检验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医院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受到较大的影响,为了使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切实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遵循微生物检验的标准流程、有效规范检验标本的送检流程,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这一课题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春锋.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0):17-18+23.

[2]陈蓉蓉.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