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理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浅议地理教学

程文英

程文英

(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地理组河南商丘476600)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一、引入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是指以典型地理事物为基点,以问题为导向,以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为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探究地理事物可从个别事物特征到一般事物特征的方法。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式包括典型范例、问题类比、问题拓展、总结归纳几个环节。该程式是以过程与方法为途径,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法,从而获得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例〕高中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

1.典型范例。选择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为范例,通过多媒体呈现“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我国水稻种植”的景观图,指导学生对课本“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课本文本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

2.问题类比。指导学生用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方法,自主对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和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农业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在发展条件、生产特点、发展方向等的异同点。

3.问题拓展。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农业的区位问题,找出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的认识。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认识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是影响一般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更深刻的原因是这种地域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提供区外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各地区农业中的商品性生产乃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标志,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上述范例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四点:①通过范例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带着问题学习,运用范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基本规律,实现对知识的感知过程。②在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个人或小组对范例的探究来实现,教师只起鼓励和指导的作用。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范例的对比、剖析、引申拓展,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更趋灵活和更具深刻性,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③学生在进行范例分析或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以获得对探究活动有意义的信息。经过训练,学生筛选、提取、整合加工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④运用范例进行地理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而且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面对新情况,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地理概念原理教学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发散、形象思维教学

发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时事热点教学

联系国内外时事或热点问题,赋予地理教学时代气息。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教材不可能跟得上变化,因此可以及时关心和搜集最新的地理信息,以此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如讲到人类对宇宙的探测时,可插入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和"神州六号""神州七号";讲到"地震、火山时,可插入近年世界上发生的火山地震,并可适当加以描述,如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汶川地震,印尼地震。通过对最新地理信息的补充,使教学更有说服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代气息,课堂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

五、现代教学观念教学

地理教学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其次是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一定要把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组织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再次是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逐步让学生提高兴趣、培养强烈的学习愿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六、记忆性难点教学

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实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知识积累,教学中可采用:加强横向联系、赋予记忆材料以一定的意义、编歌诀、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具体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如:飞机上的昼夜更替问题,常常令很多同学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在教学时就可以先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部分:一是飞机相对于地球的运动;二是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后再分析这两个运动的叠加运动,即飞机相对于太阳的运动情况。经过这样一分解,学生就觉得这种问题并不难了,地理思维也得到了培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