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生态效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建筑设计的生态效应研究

孙雅媚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蓬勃崛起,日新月异的城镇建设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自然资源被极大的消耗和浪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给人的居住环境也带来了很多不良隐患,人们在享受物质带来的富足生活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生态效应给人们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效应;措施

1建筑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1.1生态效应的概念

生态效应(ecologicaleffect)是指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由于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保持动态平衡。因此,人为活动排放出的各种污染物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产生一系列负面的生态效应。

1.2建筑生产带来的污染

由于建筑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很多的建筑垃圾,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污染了水环境和空气环境。例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占用本身的土地之外,由于开挖地基,取土建楼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在运输材料和施工装卸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粉尘污染,在农村地区甚至会污染沿线的农作物;建筑施工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随意排放造成水污染;大量产生的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就被堆放或填埋,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装饰装修过程中也产生了如混凝土,金属,沥青,渣土等垃圾,污染了周边环境。

2生态化模式的原理

在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之前一定要对设计目标进行一定的研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设计时应该充满合理性和科学性设计一些循环系统,确保建筑设计中生态化模式的运用。生态建筑有很多的内涵,比如说经济社会技术等等方面,在这些方面进行建筑生态化的设计一定要坚持几个原则。第一就是节约勤俭,在生态化建筑设计中,我们一定要减少对能源资源方面的浪费,设计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对建筑物进行了解,减少一些资源方面的浪费,比如说水资源电资源等等最好能够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第二,在设计中加入生态化模式一定要符合当代经济发展原则,设计者在进行施工技术以及材料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原则,在每一个施工过程中应该投入更多的技术以及材料,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成本问题,最好能够将成本与质量双利双收。第三,舒适原则,生态化建设中一定要服从这个原则,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建筑设计中一定要优化改革让建筑能够满足群众的要求,给群众一个舒适安全的住处。所以舒适性也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且这也是设计中最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也不应该因为舒适而放弃了节约,要把舒适与节约相融合在一起,让人们在绿色发展中享受舒适。第四,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因为建筑设计中加入生态化模式,本来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也比较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能够引起更多国家以及企业的共鸣,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3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基地环境规划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应从整体角度对人类生态系统予以把控,将生态作为基础完成整体与生态规划,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并对生态、经济与社会之间保持的关系进行协调。以自然本质属性为依据,对不同功能分区进行组织,保证建筑群及其之间的交流能够畅通无阻;对建筑物的间隔距离、朝向、形体和绿化进行综合考虑,在建筑规划中应保证各种绿地面积,并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整体规划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出场地和植被等因素的一体化;减少或避免对现有资源造成的干扰及污染;建材与装饰材料的使用,应充分考虑其是否具有污染性;对建筑各部分绿化予以全方位考虑,力求形成包含多个层次与品种的绿化环境,对建筑范围内的小气候进行有效改善,促使人类能够尽可能的贴近于大自然。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将建筑视作城市建筑这一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建筑互相联系,这样能使建筑中无法消化的废物变成其它类型的元素得到综合利用,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3.2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对设计人员而言,应将建筑看做微型的生态系统,经生态设计后,最大限度利用各项自然能量,如风能与太阳能,充分考虑建筑形体和自然空间之间的联系,包含电气、采暖和照明在内的部分必须高效,并相互协调,减少建筑对周围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建筑方案方面,应最大限度利用阴影及太阳光,选择适宜的朝向及形体;创造良好舒适的区域小气候,室内外的空间应充分结合,强化人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对于建筑空间,应实现科学化与多样化,使使用功能具有灵活性,使空间具有可变性,预留足够变化余地,通过简单的装饰及改造,即可实现再生利用。

3.3合理应用水资源

雨水收集与污水处理后回收利用为建筑节省水资源重要措施,完成收集和处理后的雨水,能用于绿化浇灌,也可在建筑水景中使用,对生态环境予以改善。污水回收与利用后应用是指采用特殊设备对建筑污水进行处理后,二次用于冲厕与浇灌。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人工湿地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二次利用,这样能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该系统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不仅能为水资源的处理应用提供有效技术解决方案,还能有效节省投资,有必要得到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3.4科学运用生态节能技术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建筑设计人员更好的了解建筑工程结构特点,有效提升建筑生态节能技术的利用效果。在运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时,设计人员要遵守循环再生原则,对各项建筑能源进行再次利用,并不断减少废弃物的出现。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外界环境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外界自然资源,保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另外,在对建筑进行采光设计时,设计人员要结合外界阳光照射情况,尽量减少灯光的使用率,真正实现节能目标。在建筑通风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建筑中原有的通风位置进行改进,并结合自然风向,妥善设计窗户的尺寸,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保证各项能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之下,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建筑设计人员要妥善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尽心设计,明确生态建筑设计方向,尽量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施工材料进行施工,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空间。

结束语:总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的生态环境更加重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和自然保护的必然要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改变旧有的生产方式造成的浪费,污染和不合理设计给人和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学习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注重以人为本,节约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推进建筑的生态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朝.试析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8,44(33):181-183.

[2]章磊.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方法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8(39):86-87.

[3]严一凯.生态建筑视角下的高层建筑设计策略[J].住宅科技,2018,38(07):9-13+31.

[4]万艳蓉.关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7(23):12+20.

[5]叶炯,张鸣,朱达莎.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华中建筑,2009,27(06):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