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试论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益

梅凤友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二公司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多对象的复杂工作任务,对于工程企业的施工人员安全性、生产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管理制度、设备选择、设备使用、设备更换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因素;其后,围绕加强人员岗位培训力度、切实做好设备维修养护、及时解决设备故障问题三个角度,重点研究了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益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操作人员专业素养;润滑剂处理

引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机械化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与这一时代背景不相符的是,当前很多企业人员并未做到管理理念的优化转变,进而片面重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并未对机械设备的养护、维修、管理作出有效保障。据此,为了提升工程企业机械设备应用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实现机械设备功能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我们有必要对“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益”这一话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因素

(一)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从当前来看,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缺乏对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技术人员更加在意工程开展的短期利益和生产管理,而并未对机械设备方面提起应有的重视。这样以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将很难被全面体现在工作制度上,进而导致机械设备无法实现“专人专管”、机械设备账目档案及应用记录无法实现准确落实,最终使得工程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长期处于被动、落后的态势之内[1]。

(二)设备选择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科研开发能力的迅速发展,工程机械设备在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等性能方面实现了质化提升。但与之不相符的是,我国很大一部分工程企业仍然沿用老旧、落后的机械设备及配套技术,进而拉低了整体的工程建设能力和产品生产水平。

经笔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机械设备选择方式的弊端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传统型”。受制于传统技术应用理念的制约,一些企业在更换、购买新设备时,仍然会将眼光拘泥在落后机械设备市场上,并未将自动化机械设备、智能化机械设备等现代工具纳入考量范围之中;第二,“盲目型”。还有一些企业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设备选择能力,便将眼光投向到了行业之中,采取出“跟风随大流”的设备购买决策。这样以来,机械设备将很难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工程应用需求相匹配,进而无法实现设备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三)设备使用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并未接受过全面化、正规化的岗前培训,使得起设备使用意识存在很大的不规范性。这样以来,在工作任务较紧的情况下,一些操作人员为了追赶工期,就会将机械设备置于超负荷、长期性的运转状态之下,进而导致设备的严重磨损,对其应用寿命造成影响。

(四)设备更换方面的问题

当前许多企业在经营建设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短期内的高额投入,大多不会对技术落后、零件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换。这样以来,一方面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逐渐削弱企业的行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老旧设备的功能性无法得到保证,其更容易引发各类故障问题,为施工人员安全、企业经营稳定性埋下了风险隐患,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益的可行策略

(一)加强机械设备相关人员的岗位培训力度

要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功能寿命,就必须要加强设备日常操作管理的科学性,即实现机械设备操作使用人员日常行为的规范化、安全化。具体来讲:

首先,工程企业应强化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众所周知,每台机械设备都有其标准的运行规范和荷载等级,若操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技术应用素养,将会导致强行启闭机械、设备超负荷过载运行等错误行为,进而造成机械设备内部电路、元件的过热、磨损、绝缘破坏,降低设备整体的使用效益。所以,在引进一批新型机械设备后,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技术学习,将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控制方式、参数标准、风险问题、突发情况处理等一系列知识内容纳入到培训体系当中,并设置出相应的实践模拟练习,以便培训的真实化、可靠化。这样以来,便可有效保证操作人员的基本素养,降低人为失误造成机械损伤的问题发生几率[2]。

其次,工程企业应强化对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与技术知识、工作规范等客观层面的素质能力相比,职业道德这一主观素养对于操作人员的岗位工作更为重要。一旦操作人员存在投机取巧、应付任务的错误操作行为,将为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埋下极大隐患,甚至还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经营生产的人员安全性。据此,相关管理者可结合法律法规、传统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对操作人员展开全面化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培训,使其意识到自身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杜绝疲劳工作、轻视工作的情况发生。

最后,工程企业应强化对监管人员的工作意识培训。除了对操作人员本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控制管理以外,企业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外部监督管理手段,即组建出专业化、日常化的设备监管团队。据此,为了保证监管团队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以及操作人员的行为偏误,必须要对监管人员进行综合性培训,使人员明确了解日常检查、周期检查等不同任务类型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以便人员可以带第一时间发现设备空转、超负荷运转等情况,并采取出科学可行的应对措施。

(二)切实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在工程企业应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基本的故障维修工作以外,还应做到“未雨绸缪”,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化的维护保养。具体来讲,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主要是围绕因机械设备老化而产生的零部件磨损问题进行的。所以,相关人员应定期为机械设备的易磨损部位进行加油润滑处理,以此降低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应力作用。对于磨损严重、表面结构有所破坏的设备零件,相关人员应及时进行更换,并尽量提高零部件的材料强度、耐性等质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

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加强对润滑剂实用性能的判断和选择能力。一般来讲,一种润滑剂的应用价值,与设备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工作强度、运行温度以及设备运行环境的清洁程度、温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在实际的润滑养护处理过程中,同一机械设备的不同局部元件需要不同的润滑剂相支持。现阶段,业内常用的机械养护润滑油有高速润滑油、主轴油、仪表油、织布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齿轮油等类型看,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机械设备需求进行针对性选择。在选择购买时,为了加强最终的应用效果,人员还需要根据粘度、油性、闪点、凝点、极压性等多种指标对同类型的不同润滑剂产品进行比对,以便选择出流动阻力、表面吸附能力、温度适应能力、氧化稳定性、耐高压能力等俱佳的润滑剂产品。

(三)及时解决机械设备的故障问题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故障问题。由于故障产生的部位、程度有所不同,其对设备整体运行效益的影响也可大可小。但总的来讲,在设备故障产生的初期,相关人员如不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处理,势必会造成故障问题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最终使“小故障”变为“大事故”,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问题。

因此,在实际的操作、检修、养护等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秉持起细节化、源头化的故障处理态度,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此掌握出机械设备故障的形成规律和大致周期。同时,还要坚持全面性的故障处理原则,对设备故障可能存在的人员安全、工程停滞、线路阻断、火灾事故、设备损坏等所有“连锁问题”进行考量,并据此对机械设备所处的整体环境做出安全强化,例如设置警示牌、加装温控工具、设备选址远离电气设施、增加消防配置等,以此避免故障影响的恶性发展,为工程企业的生产运行安全提供基础保障[3]。

总结:综上所述,实施科学、全面的机械设备管理,是工程企业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本文分析可知,要想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提高工程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利润,相关人员就必须要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起重视。据此,通过制定出完整的人员培训制度和设备管理制度,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建立起全面性的设备故障应对机制,能有效落实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乾.通过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探讨[J].江西建材,2016(14):262-263.

[2]袁福贵.加强润滑管理及保养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1):316.

[3]武海莉.合理使用与管理工程机械设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2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