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越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1

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越性

万福庭

万福庭

河南嵩县第一高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个学科都在积极运用电化手段与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师更是把语文课堂打扮得“花枝招展”,让孩子们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地遨游。因为课件是“声、像、影”等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在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多媒体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运用多媒体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教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一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计算机,用超级解霸从歌碟《春天的故事》中截取了VCD片断,做成用于引入新课的电脑课件(截取的四个画面都是慢镜头显示,它们依次是:四片绿叶不断扩长,牡丹\月季朵朵竞相开放,小草一棵棵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一群小朋友欢喜雀跃地在草地上奔跑),所选画面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让人强烈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一种生命力的召唤。利用这个有利的情境,我适时向学生提问:“这些图景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作出回答,教学由此导入新课。而学生也就在这样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中,“走进”春天。这样一来,便大大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便自然地一触即发,一发不可收,进而自觉地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指导朗读,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散文都是韵味隽永,语言清丽的作品,本身已独具吸引力,而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又是由名家朗诵的配乐录音,所选画面都是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这样,由于文章有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再现媒体,使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样就勾起了学生自己也要配画、配乐为之朗读的欲望,如在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因这首词思想感情放纵奔流,同时又透出对于人生悲欢离合而产生的淡淡忧郁,所以我选配了二胡曲《良宵》,乐曲与词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试配后,同学们跃跃欲试,朗诵同学很快进入了意境,情和景历历在目,词句自然流畅,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教《爱莲说》时,伴放悠扬典雅的古筝曲《出水莲》,在教《送元二使安西》时,伴放沉郁缠绵的二胡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引起感情共鸣,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三、拓展空间,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灵感。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邹忌讽齐王纳谏》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优化反馈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学习积累新知识固然重要,但及时反馈也是不容忽略的。从信息论来看,一堂课其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是绝大多数的)感奋,并通过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血肉”(信息储存),再外化为反馈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的传递才是完整的,有效的。

如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反馈这一教学环节往往被略去。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需要的测试题放入课件之中,需要时只需用鼠标点击一下,作为测试的题目会出现在大屏幕上,通过对学生的测试,老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这样就能在快频率、立体交流的反馈信息网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尽可能大的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通过实践证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功不可没。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大大增强了,也充分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我们的综合教学水平,打破传统教学的“看看-读读-背背”,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多媒体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