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履约风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履约风险

齐建国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物资部河北邢台054001

摘要:合同履约管理的过程关系着合同能否顺利签署成功,为防范合同履约风险,加强合同履约管理,企业既需要增强合同的主动性管理,完善合同履约管理制度,也要关注合同履约的重要节点,及时调整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不符,有效化解合同履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

关键词: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履约风险

引言

风险管理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进行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费用。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出版进一步的诠释了风险管理的具体指向和说明。风险管理真正意义上传入我国是在1984年,我国台湾宋明哲先生通过发表《风险管理》一书,将风险管理的系统化理念带给国人。合同管理对企业项目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有着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的难度,而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合同是保证企业和投资方双方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本文就以企业合同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1合同履约管理的概念

以合同的签订与终止作为分界,合同管理可以分为合同履约前管理(包括合同的起草、谈判、订立等)、合同履约管理、合同终止后管理(包括合同终止后义务的履行、合同档案管理等)。合同履约管理是在合同签订后,适时关注合同的履行情况,将合同中规定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落到实处,为切实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手段。

我国法律重视当事人的契约精神,尊重当事人对合同的约定和依约履行合同。譬如,我国《合同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又如第六十条第一款,“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依约履行合同的,则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违反合同的约定,该履行的合同义务未履行的,则可能就是违约,面临索赔的风险。

从合同履约的主体来看,合同履约管理可以分为对己方的履约管理和对合同相对方的履约管理。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既要加强对己方的履约管理,避免自身违约,也要关注对方的履约情况,防范对方的履约风险。比如电力项目中签订的《购电协议》,电力企业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履约管理,按时完成融资关闭条件,按要求完成EPC合同等有关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购电方的财务经济状况及其支付电费的能力,防范电费回收风险。

合同履约面对的风险形式多样,主要有合同履约节点是否按时达到、合同履约不符以及合同履约纠纷。其中,合同履约不符包括合同履约提前完成、履约延期和履约偏差。不同的履约风险,应对处理的方式不尽相同。譬如,工程延期则可能面对工程索赔,出现偏差则可以通过调价机制解决。合同履约管理,就是要企业提前谋划预防,做好各方面安排及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地化解、防范这些风险。

2合同管理风险的原因分析

合同风险管理存在于多个不同的环节,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合同风险就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从而保证风险管理的全面性。

2.1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因素

在实际合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不够明确都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风险控制的难度,并且严重阻碍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风险意识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合同内容掌握不够详细,导致合同中存在的一些隐藏风险未发掘,影响合同的正常实施。法律意识是指合同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从而导致双方或者单方利益受损,影响合同的公平性。

2.2人员素质因素

在合同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也是影响合同风险的主要因素。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够高,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合同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存在过多漏洞,从而影响合同的正常使用,进而增加了合同管理的风险系数。

2.3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外部的客观因素,而且这些因素是无法进行有效控制的,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国家法律的变化等等。虽然说大部分外部环境因素是无法控制的,但是对于法律上的变化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

3合同履约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履约管理制度

合同履约管理贯穿合同履约的始终,有效的合同履约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合同履约顺畅进行并防控风险。企业应增强对合同履约的主动性管理,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梳理合同履约过程中各方面的流程,对其进行规范并制度化,从而转化为自身履约管理的内在机制,通过对各个流程中所需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掌控合同履约的过程。譬如,企业可以制定专门的履约管理办法或履约风险防控制度,规范合同履约过程中各个部门或相关人员的履职流程、需要关注的风险点,以及企业的合同履约决策程序等。

3.2提高管理人才的素质

合同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不够,所以说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势在必行。首先,可以建立一个选拔机制,从企业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其次,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进而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系数。有必要营造一个健康、绿色、公开、公平、公正采购环境,对于非道德采购必须是“零容忍”的态度,道德采购对公司所有人员都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一旦违反,轻则解雇,重则诉诸于法律。

3.3及时调整履约偏差

合同一旦签订进入履行,即面对各种千变万化的情形,合同方可能因自身状况无法按时或不能履行合同,合同相对方也可能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此时,就需要合同各方及时调整履约偏差,将合同履行拉回正轨。前已述及,履约偏差大体有三种情形,合同履约提前完成通常不会遭到对方反对,重要的是要关注履约延期和履约偏差。比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当事人可以约定根据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工程技术的难易程度等进行相应的调价机制,在合同发生不可抗力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延期。及时调整履约偏差,可以在不损害合同方实质利益的情形下避免双方对簿公堂、费时耗力,继续促进合同的顺利履行。

3.4进行良好的合同反索赔管理

索赔是指在合同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合同一方向引起损失的一方提出赔偿。反索赔一般是指反驳、反击或者防止对方提出索赔,拒绝对方的索赔要求。索赔与反索赔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承包人提出索赔的概率远高于发包人提出反索赔的概率。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合同管理。回避由于合同中的漏洞给发包人带来的损失,发包人应想尽办法堵住合同漏洞,合同文件越严密,承包人想通过索赔的机率越小,发包人的风险就越低。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合同风险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从而有效的保证合同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茜.工程咨询企业合同风险识别及防控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7.

[2]陈小平.试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8):194.

[3]刘耀中.?企业项目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冶金自动化,2017,41(S1):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