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浅析

肖卿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2017年末,我国网民数量高达7.72亿[1],占中国人口的近60%,由此可见,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面广泛,并互联网日益影响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因此,加强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对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提高网络新闻影响力,成为了新一代新闻人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新闻传播发展的现况

1994年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第二年间全社会开放使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闻的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2]。它凭借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机大面积的普及等优势条件,继报刊、广播之后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新闻行业因此也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网络传播成为当下最流行,最快捷,最具影响力的传播手段。

1.1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新闻传播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我国逐渐进入新媒体时代。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7亿多,居世界首位。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优势正逐渐丧失,从电子邮件到论坛,再到博客、微博、贴吧、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为大众获取新闻提供了便利而有效的渠道,使得互联网成为主流的新闻传播平台。

1.2互联网传播信息丰富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闻超越传统媒介在某个领域单一性地向受众传递信息,集声、光、电、影于一体,综合性地进行传播。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选择自己想要浏览的内容。对一篇互联网新闻来说,它几乎不用顾虑篇幅的长短和信息的多少,甚至能以超链接的方式接入别的新闻。此外,媒体的发展壮大也增加了互联网信息的丰富性。

2.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繁荣的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给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带来极大的挑战,深入分析这些挑战,结合实际予以改进是重中之重。

2.1低俗网络新闻泛滥

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新闻追求点击率、关注度,因此,低俗庸俗媚俗行为频发,甚至屡屡突破公众的道德底线。另一方面,部分编辑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易受错误舆论的引导,追求以夸张的标题,艳俗的图片吸人眼目,使得新闻向低俗化、娱乐化、暴力化方向发展。

2.2网络新闻趋向利益化

大多网络媒体商业化气息浓厚,热衷利益[3]。为了利益,他们往往不顾新闻的社会效益,夸大事实,缺乏新闻人的自觉和操守。过分偏向利益化的网络新闻会损害人民的利益。比如肆意宣传谣言、侮辱烈士及其家属,进行人肉搜索,炒作桃色新闻等等,这些都是网络新闻趋向利益化的产物。

2.3网络新闻价值下降

一方面,由于商业性信息平台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出现“一味图快”的现象,在道听途说和捕风捉影时,未经核实便加以采用,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新闻信息的真伪难以掌控,影响网络新闻的价值。另一方面,在网络新闻追求热度的同时,为适应广大受众的阅读,网络新闻要求语言上的通俗易懂,这无意间限制了新闻报道的深度,例如众多网络编辑因缺乏准确分析新闻事件的能力,为吸引眼球,使得媚俗文章大行其道。

3.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的对策

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握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4]。克服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消极影响,革除目前我国互联网新闻领域的种种流弊,结合当下互联网发展实情予以反思,提出可行性建议,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影响力至关重要。

3.1建立健全网络新闻传播机制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商业性网站及平台大幅度增加,大量虚假新闻充斥网络空间。建立健全网络新闻传播机制,加大对互联网新闻传播的规范与监督,严加把关,从源头上减少虚假新闻、负面新闻传入社会是构建良好生态网络空间重要措施。

3.2加强法律监管

合理地扩大法律监督互联网的范围和内容,将微博、微信等媒体纳入监督,健全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法律体系,建立全方位的法律监管渠道,运用法律利器打好互联网意识形态攻坚战。加强对网络新闻的法律监管,尤其是对新闻内容的法律监管对整个互联网新闻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3提升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培养有觉悟、敢做敢为的高素质网络新闻人才队伍。可以从以下方面为提升新闻工作者素质努力:一是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确保新闻媒体始终为人民服务;二是加强国际视野培养,建设面向世界的优秀新闻舆论队伍;三是加强专业能力训练,提高网络新闻工作者的技术修养,从而推动网络新闻传播持续、良好的发展。

4.结语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着力解决好互联网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低速新闻泛滥、网络新闻利益化趋向、网络新闻价值下降等各种问题,坚持弘扬网络正能量,净化网络生态,建立健全网络新闻传播机制、加强法律监管、提升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影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新闻传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秦希屏.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以2017年十大假新闻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13):19-20.

[2]晏青,胡庭标.浅谈如何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影响力[J].融合与发展研究,2018:43-44.

[3]杨永静,杨永娇.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论坛,86-88.

[4]张梅贞.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运营”方向需求调研与人才培养[J].新闻知识,2016(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