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异同点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异同点对比

陈斐臻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35000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HCM(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性LVH(左心室肥厚)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异同点。方法:本文收集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HCM患者46例、LVH患者52例,分别作为HCM组和LVH组,选取同一时间段于我院体检健康者56例作对照组,3组均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3组检查结果,探讨HCM、LVH的异同点。结果:HCM组、LVH组LVST、LVmass、LVSTd/LVPWTd、QTmin、QTmax、Qtd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CM组LVST、LVSTd/LVPWTd、QTmin、QTmax、Qtd指标水平高于LVH组(p<0.05),HCM组LVmass指标水平低于LVH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HCM、LVH患者时,可通过判断LVST、LVmass、LVSTd/LVPWTd、Qtd等指标情况,有效避免混淆情况的发生,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LVH;HCM;超声心动图;异同点

LVH作为高血压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已经不是适应性、生理、及良性的代偿过程,已成为血压外具有独立性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可增加患者猝死等情况的发生率,而HCM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结构,且临床表现多样,LVH、HCM均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而,及时治疗对患者意义重大。但是,由于LVH、HCM在病理学特点方面有相同点[1],因而,临床诊断易出现混淆、误诊的情况,对临床诊治造成难度。本文收集我院LVH、HCM、健康体检者各52例、46例、56例作对比研究,探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诊断方式,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HCM患者46例、LVH患者52例、健康体检者56例分为作为HCM组、LVH组、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于研究知情同意,HCM组男、女例数各30例、16例;年龄35-73岁、中位年龄51.5岁;LVH组男、女例数各35例、17例;年龄36-72岁、中位年龄52.6岁;HCM组和LVH组均经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照组男、女例数各37例、19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0.9岁;对比分析三组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符合临床对比条件。

1.2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LVDId等指标,该检查结束后,于患者安静、没有应用药物的条件下,同步记录3组研究对象12导联心电图(记录条件包括基线无干扰且平稳,图形显示清晰、25mm/s的走纸速度)[2]。

1.3观察指标

LVST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I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PW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mass(左室心肌重量)=[(上述3项指标之和)×1.04]3×0.8+0.6;QTmin、QTmax,Qtd=后者-前者[3]。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应用SPSS20.0,对三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应用t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三组各项检查指标对比

HCM组、LVH组LVST、LVmass、LVSTd/LVPWTd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CM组LVST、LVSTd/LVPWTd指标水平高于LVH组(p<0.05),HCM组LVmass指标水平低于LVH组(p<0.05),详见表1。

注释:*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HCM组对比,^P<0.05。

3讨论

HCM、LVH均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近年,随着我国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再加上老龄化的加重,高血压等疾病的临床病例逐年增多,LVH的发生率也呈现增高的趋势,其临床警示性价值非常高,可对人体左室心肌肉运动方面可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发展至后期,可导致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发生障碍[4],而HCM的主要特征为心肌肥厚,患者常常表现出呼吸困难、胸痛、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其发病多与内分泌紊乱和遗传有关,可导致猝死发生,而临床应用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意义重大。

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心电图和X线诊断高血压性LVH,但是,受到心脏代偿性变化情况的影响[5],临床诊断符合率并不理想,而通过本文表1结果可知,超声心动图应用于HCM和LVH患者,可有效、准确的评估患者LVST、LVmass、LVSTd/LVPWTd指标水平,因而,该诊断方式,可具有客观性的对患者心肌功能做出评价,而从本文表2结果可知,在Qtd指标水平方面,对照组<LVH组<HCM组,该结果充分印证了高血压性LVH恶性心律失常危害性低于HCM的观点,同时,提示,针对HCM患者实施治疗时,需要将恶性心律失常的防范性增强[6]。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应用于HCM、LVH的诊断、治疗中价值较高,可客观的反应患者LVST、QT离散度等指标情况,准确的判断疾病,可有效避免因诊断混淆,而出现的误诊,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且具有检查无创性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宏,刘赟.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QT离散度的对比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179-1180.

[2]邓远燕,张泉,刘伊丽等.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3年超声心动图演变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6):434-435.

[3]郭玲,李晓梅,钟宏等.28例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点分析[J].江西医药,2011,46(1):50-52.

[4]李志斐,刘蕊,张双元等.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56-57.

[5]陈锡芳.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特点及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26-28,封3.

[6]张景锋,卢永昭,李奇等.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0):1359-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