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进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3

器乐进课堂

刘媚

刘媚

(中山市第一中学,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运用《新课标(音乐)》的先进理念,构建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音乐教师们的共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突破,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器乐进课堂”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与收获。珠三角的初中生多数具有乐器学习的经历,但大都缺乏与人交流合作的体验。课堂器乐合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及与人合作的平台。器乐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兴趣,极大提升了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群体的协作与实践,使学生学会合作。

关键词:器乐教学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2

一、乐器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1.《新课标》中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观点。

国家教委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中已明确地将器乐教学列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版音乐教材将打击乐器、牧童笛、电子琴等乐器编进了教材。器乐教学引入音乐课堂不仅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新的教学内容,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音乐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新课标》提出了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他们对乐器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启迪、爱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完成素质教育赋予音乐教学的任务,这是我们值得思考和肩负的重任。本文就初中音乐器乐进课堂的目的、方法、评价及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通过一些调查数据分析,就器乐进课堂的学习模式是否适合音乐教学,找出适合的方法和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将新型学习关系引入初中音乐学习中。

2.乐器进课堂在达到新课标教育目标上较传统教学的优势。

学习音乐对开发和促进智力发育的益处已是不争的事实,所谓“心灵手巧”应该解释为心灵是因为手巧。“器乐进课堂”这一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了传统音乐教学所无法提供的能力。学生从过去灌输式的死板教学进入了动口动手动脑的崭新教学活动中,学生饶有兴致地在乐器合奏的过程逐步掌握了大量音乐知识。这比把音乐知识上成理论课的传统模式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器乐合奏的教学形式是以集体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学习形式存在的,只有主动约束自己、主动配合他人才可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学生的情商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培养,为学生获得终生的学习、生活能力将奠定扎实的基础;乐器进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合作者,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学得兴致勃勃,学生的主动探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的知识比传统填鸭式的知识掌握得牢固而持久。

初中生大部分进入“变声期”,许多学生因为嗓音暗哑而羞于当众说话,因为声带充血变得“五音不全”而羞于唱歌。乐器进课堂,扫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生理心理障碍,使得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音乐的手段展现自己的才华,培养自己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二、乐器进课堂的具体做法及其意义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始终保持,是需要教师思考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我主要使用一下几种做法:

1.精心组织教学,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性。玩玩:充分利用初中生对形状各异的乐器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玩”乐器,让学生在摆弄乐器当中去发现乐器的构造特点、音色特点等等。讲讲: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学习的快乐。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补充介绍未被学生发现的乐器其他特征。听听:欣赏乐队演奏,是起始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们了解了乐器的初步知识后,应及时进行乐器演奏,以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其热爱器乐曲,热爱音乐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乐队排练教学中应遵循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示范式、分解式、欣赏式、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练习合奏曲。

(二)通过器乐教学提高学生视唱练耳水平。

在新课标实行过程中有些教师误解或曲解了新课标的真实意义,以为新课标音乐教学就是不要基础知识,不要视唱教学,这是十分错误的。视唱练耳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只是要把音乐知识、视唱练耳的教学融汇到审美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在日常的器乐教学中,在每天的定调调弦过程中,学生视唱练耳能力得到逐步提高,音乐知识也逐步积累。各种乐器的多声部的练习,同时提高了学生多声部的识谱和听觉能力。

(三)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美国教育家萨蒂斯•科尔蔓认为没有比合奏这种活动更能发展和培养孩子的公民与社会相适应协调的意识了,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之一。课堂器乐教学不以学生获得技能技巧为目的,而是以器乐教学为载体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协调的意识。在这种共同活动中,每个人都能感到融入集体和共同创造的乐趣,同时又能在集体活动中能动地展示自我。教学中,通过集体齐奏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奏,学生的合作、协调意识逐步形成。音乐的本质是精神的,它对人的情感影响至深,对人的品行塑造影响深远。借助于课堂器乐教学既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又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并获得了持续学习音乐的动力和兴趣,为学生终身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的合作教学中,如果合奏者中的大多数学生都精神饱满地投入演奏,那么整个群体就会产生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创造这块领域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合作,主动的参与小组的创编活动中,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汇集集体智慧,形成完美方演奏方案。通过小组或个人上台表演,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和加强。器乐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受学生欢迎。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庭合作等各种合作形式,形成多元立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融洽民主的气氛中放飞理想,在吹吹,敲敲,打打,做做的合作中迸发出激情的火花,获得审美的体验。

情商的高低,与人合作的能力关乎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合作,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器乐演奏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完美的乐曲演绎,必须是个体在总体要求下的循规蹈矩、精诚配合,也只有将个体有机融入集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的表现欲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如同桌、同组间的合奏、领奏与伴奏、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密切合作、团结向上的优秀品质。协调统一的合奏,使某些自视水平高喜欢“鹤立鸡群”的学生逐步学会了控制;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因为可以“滥竽充数”,消除了心理障碍。教师也有意安排没有器乐演奏基础的学生担任无律打击乐手,使得他们也可自得其乐大胆“演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又起到了“提优补差”的作用。成功的合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演奏曲目的感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教学面向所有的学生,最大可能地发掘了所有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是所有的学生在一个不分彼此的平台上获得音乐带给的快乐与真知。

三、乐器进课堂的教学成绩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在器乐进课堂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进步也很大。根据我们在学生中的教学抽样调查,乐器进课堂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呈现明显变化。在被调查学生中97.5%对乐器进课堂表示欢迎;95%的学生对于合奏的教学形式表示认同;100%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乐器进课堂的教学音乐知识和兴趣提高,其中5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提高。具体说,学生在以下方面有明显变化:

1.学生的音乐“阅读”能力更强。学生在使用乐器演奏音乐时,视奏、记忆音乐及乐感同时得到了锻炼。用乐器演奏一段新的旋律,让没有器乐学习经历的学生视唱一段旋律,则通常会是很困难的事,常常会出现节奏不准,音不准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合作(奏)的同时,演奏技能技巧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音乐“阅读”(视唱视奏)能力上也得到很大提升。

2.音乐教学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课。传统音乐教学把音乐教成了死音乐,成了僵化的政治说教的载体,课堂毫无生气,学生无病呻吟昏昏欲睡。乐器进课堂一改传统,整个课堂自始至终都是欢声笑语、琴声飞扬。每次下课铃响了学生都是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而又期盼着下一周快乐的音乐时光早点到来。音乐课成了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真正平台。

3.学生学习的过程发生根本变化。过去的音乐教学。老师是安排着学生,统领着这学生,学生成为“被学习”的对象。而乐器进课堂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在很多时候,学生们似乎或略了教师的存在,相互切磋、相互帮助。常常不是老师向学生提问题,而是学生不断向老师发出质疑和求证的问题,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热情空前高涨。老师则站在全局的高度,巧妙地适时地引导调整教学的方向和进度。这样的教学,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四、乐器进课堂带来的理性思考与结论

器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a.器乐教学是整个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环节,初中音乐教学还是属于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音乐教育还是普及教育的阶段。器乐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诸多任务中的一项。如何以器乐教学作为一个教学载体,融汇普及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的所有教学任务,使学生正真获得全面的审美体验,塑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研究探索的。

b.教学中也会出现与其他学科相似的情况,即有些学生接受力差,明显地跟不上大家的进度。针对这些同学的情况,我们不能一味责备,要在其他方面帮助他们。对他们要多些关心,比如把这类同学的座位安排在这方面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旁边,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们,而且在平常上课的时候,他们也可以看到旁边同学的正确演奏。课后他们可以交流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更方便的学习,逐渐书里他们的自信心,也就不会再害怕上这种课。老师应该及时看到学生身上的有点,比如虽然学生唱歌不行,但是节奏感很强,那他们就很适合去做打击乐手,甚至可以成为小指挥,这样就可以树立学生自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器乐进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提高学生感受并体现音乐情感的能力,使学生的演奏技能、合作能力得到加强,让理想插上音乐的翅膀,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个舞台上展示自我、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2012年中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哈佛告诉你:动手是能力培养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丛书•创造力与团队合作》《学会合作——青少年合作学习指南》

作者简介:刘媚,女,职称:中教一级,出生年月:1974年11月,籍贯:湖南,学历:本科,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初中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