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评价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评价方法

张路坤

沧州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通过对比,国内外建设工程后评价体系发展呈现不同状态,国外后评价系统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国内后评价体系较国外发展落后,发展时间较短,想要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通过讲述项目后评价的特点,以及后评价的内容,针对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前言:在项目运行周期中,项目后评价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保证建设工程中质量和施工进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项目后评价系统处在两个项目之间衔接的位置,即在项目的末尾以及一个项目的初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在不断发展中的投资体制,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性被行业内人士越来越重视,并逐步推动了其发展和前进。

1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1.1现实性

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实际情况的分析,从规划设计、项目决策到生产运行,在生产和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此项工作,以实际发生的数据或预测数据为依托,进行相关的工作开展。

1.2全面性

后评价系统在建设项目中,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不仅要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投资情况,还要针对建设项目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其在有限的资金中得到最大化的收益。

1.3公正性

在建设项目中,通过项目后评价系统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客观的评价,找到建设项目中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科学的处理策略,且应排除参与该项目进程的决策者和咨询评估人员,该工作的执行者要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对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状况进行项目评价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研究对策,后评价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公平、公正的态度。因此,该项目的决策者以及前期的咨询评估人员应被排除在外。

1.4反馈性

在完成项目后评价工作之后,要对工作的数据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同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时刻总结经验教训,为项目的良好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数据参考;且有规划性的反馈给社会和众多媒体,强化社会力量对建设单位的监督作用。

2后评价的内容

一个工程项目分为项目前期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三个部分。每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对建设项目整体的实际经济效益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2.1项目前期工作

后评价项目前期工作即项目准备,包括从项目开始到项目施工中的各个工作环节。项目前期工作成本低,但时间长,前期工作的质量对项目的资金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甚至决定项目的成败。

2.2项目实施后

项目建设从初期过渡到施工环节时,评估项目也就正式开始。此环节的工作纷繁复杂,包括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工程交付等多个环节,具体的工作分类更复杂,比如工程初期的生产准备、项目的的施工、项目的竣工验收等具体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其进行支持,不断投入的过程便是形成固定资产的阶段,是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途径。

针对复杂的工程施工阶段,通过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以及工程合同等多个工作环节进行工作的安排和调度,通过良好的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心协力进行评价工作,使得各个评价工作高效高质量的完成。评价内容主要有项目开工的评价、项目施工技术的评价、项目变更情况的评价、施工项目组织与管理的评价、项目建设资金供应与使用情况的评价、项目建设工期的评价等项目后评价。

2.3项目运营后

项目运营阶段的评价是指项目交付、生产和项目放弃的全过程。投资效益逐步实现的过程就产生在项目运行阶段。在项目前期进行大量人力、资金的输出,在此阶段就是不断收获投资回报的阶段。项目运营后评价是通过评价系统针对项目的投资收益进行评估的过程,是项目后评价的工作重点。

3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

3.1统计预测法

项目后评价可以作为连续项目之间的衔接,针对上一个已完成项目进行总结,以上一个项目的数据为基础,预测下一个项目,进行两者数据的比较和对比,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良好的发展建议。通过上述可知,后评价的数据是我们进行建设项目的良好保证,根据统计学和预测学的原理,经过精细化的分类,可以分为统计和预测两个部分,统计预测法也是建设工程后项目众多评价方法中重要的内容。

3.2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法是将事实与假设进行比较的方法,以项目实践的情况为对比的目标,通过与在没有该项目的情况下的状态进行对比,深入分析项目建设的实际效益,对于该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因此,应用该方法的关键内容是区分项目存在的影响和无项目的影响,通过比较两个情况真正体现出比较的意义。有无对比法在评估项目的效益和影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3成功度评价法

成功度评价法即打分法,依靠该领域的专家的经验,以各个指标的操作结果为依据,进而对项目进行定性的评价,得出结论。

项目成功度评价是针对项目进行评分,并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完全成功,即原定目标已经达到或超过预期,充分利用有限的成本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项目功能和影响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理性状态;第二层是基本成功,这个项目原定目标大部分都实现了,通过控制有限的成本实现预期目标,取得了预期的效益和预期的影响效果。第三等级呈现的是部分成功。只实现了最初目标的一部分,呈现出来的就是较低的效益和营销效果,成本投入和实际收益不匹配;第四级属于不成功的,目标实现只占预期实现目标的少数,刚刚与成本投入持平,项目功能有问题,效益和影响很差;第五等级属于失败,项目的目标基本没有实现,或者不能实现。为了规避更大的资金浪费,只能对该项目进行报废。

3.4前后对比法

为了确定项目的经济效益,有必要对项目实施前和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诸多方面进行比较。主要是将项目前期的预测结论和项目实际实施时的结果进行对比,综合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并呈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这是项目整体评价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3.5逻辑框架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际开发署开发了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的方法:逻辑框架法(LogicalFrameworkApproach,LFA),并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众多国家纷纷将逻辑框架法用于援助项目的计划、管理和后评价的关键方法。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通过综合与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建设项目的思维框架,针对建设项目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呈现的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建设项目提供最精准的数据支持。

逻辑框架法在建设项目中,通过简单的框架图来展示出项目复杂的内涵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建设项目的整体状况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在后评价过程中,逻辑框架法立足于项目的发展与变化,把项目管理的各方面加以融合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从结果来判断管理水平、从实践中学习、系统全面分析、目标与影响、原因与后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对于提升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工程进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项目评价中的各种方法,统计预测法、有无对比法、成功度评价法、前后对比法、逻辑框架法进行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评价,使得建设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我国建设行业越来越重视后评价,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极大的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国营.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模块研究「Dl.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9.

[2]徐佳.建设项目后评估理论方法研究,2011.

[3]王庆.建设工程项目后评研究[J].科技与产业,2010.

[4]文雅,刘祖容.浅谈项目后评价的相关问题[J].当代经济,2011(13):41-43.

[5]武彦国.浅谈建设项目后评价[J].科技视界,2012(22):59-61+251.

[6]叶建华.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新构思[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33—135.

[7]许先远.建设项目后评价及其在国内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应用分析[J].建设监理,2010(08):52-5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