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

/ 2

椎管内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

王向辉

王向辉(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CT室163001)

【中图分类号】R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07-02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和骑跨硬膜内外的哑铃型肿瘤,其中以髓外硬膜内肿瘤为多见,约占60%以上。MRI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优于CT。

1髓内肿瘤

髓内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多为神经胶质瘤,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其它肿瘤少见。肿瘤主要沿脊髓纵轴浸润性生长,脊髓多呈不规则增粗,蛛网膜下腔受压、移位、变形。肿瘤一般生长较慢,可发生液化、坏死和囊变。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病程相差较大,年龄越小病程越短,下面分别介绍常见的髓内肿瘤。

1.1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是最常见的髓内肿瘤,约占髓内肿瘤的60%。肿瘤起源于中央管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室管膜残留物。

1.1.1CT表现

CT平扫可见硬膜囊明显增大,形态不规则,病变处脊髓密度均匀性降低,外形不规则膨大,边缘模糊,分界欠清,肿瘤内可见坏死囊变区。当肿瘤增大压迫邻近骨质时,可见椎管扩大,并累及椎旁组织。增强扫描见肿瘤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在中央管周围可见轻度强化。瘤体实性部分因富血管性可呈结节状强化,其囊性部分则不强化。CTM可见脊髓不规则增粗或局限性增大,两侧不对称。肿瘤密度均匀,多为低或等密度,少数为高密度或不均匀,边界不清。蛛网膜下腔变窄,受压移位或闭塞。硬膜外间隙变形变窄。延迟扫描可显示肿瘤继发的脊髓空洞。

1.1.2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的室管膜瘤呈低密度影,脊髓不规则增粗或局限性增大,蛛网膜下腔狭窄变形或闭塞。增强扫描肿瘤可轻度强化,并可见中央管周围轻度强化。

本病应与髓内其它肿瘤如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等鉴别。从发病部位、范围及增强后的表现等方面有助于鉴别。

1.2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是常见的髓内肿瘤之一,约占髓内肿瘤的30%。肿瘤起源于脊髓星形细胞,儿童比成人多见。

1.2.1CT表现

CT平扫见脊髓不规则增粗,肿瘤可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常累及多个脊髓节段,边界不清,邻近蛛网膜下腔狭窄。造影增强后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常发生囊变,但囊变与肿瘤的密度差别不显著,有时区别较难。CTM见脊髓外形膨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或完全闭塞。

1.2.2诊断与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以颈、胸段最为多见,具有一般髓内肿瘤的共同表现,其病变范围较室管膜瘤广,囊变出现率亦较高,有时两者不易鉴别,MRI为确诊的主要检查方法。

2髓外硬膜内肿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为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60%,其中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多见。肿瘤大部分为良性,呈局限性生长,有完整包膜,分界清楚。肿瘤占据蛛网膜下腔,并推压脊髓向对侧移位,脊膜囊变形。

2.1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约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29%,肿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又称雪旺细胞瘤。

2.1.1CT表现

CT平扫常显示椎管或椎间孔扩大,相邻骨质吸收破坏。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实质性块影,密度比脊髓密度稍高,有时可见肿块内的低密度囊变区,极少见钙化。脊髓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块有中等均一强化,使病灶显示更为清楚。CTM可显示肿块造成的充盈缺损区,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变形。肿瘤上下方的蛛网膜下腔扩大,肿瘤区变窄或消失。若为哑铃状肿瘤则可见硬膜内外同时改变。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更能清楚显示病灶整体和相邻结构的关系。

2.1.2诊断与鉴别诊断

神经鞘瘤易发生于神经根鞘部位,常有相应椎管和椎间孔扩大,以及相邻椎骨骨质破坏等改变,肿瘤内极少见钙化。CTM可清楚显示肿块的边界,脊髓受压移位的程度,硬膜囊以及蛛网膜下腔改变等。

本病应与其它髓外硬膜内肿瘤如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等鉴别。单发神经纤维瘤往往难与神经鞘瘤相区别,早期仅见相应脊神经增粗,但神经纤维瘤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单发者少见,有多发倾向,常合并颅内或脊髓内其它肿瘤存在,为神经纤维瘤的局部表现;其二是可恶变,4%~11%神经纤维瘤并发神经肉瘤,常形成椎旁肿块并破坏骨质结构或转移至肺部等。神经鞘瘤恶变者极少见。

2.2脊膜瘤

脊膜瘤是常见的椎管内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5%。好发于胸段,约占80%,颈段次之,约占17%,腰骶段少见。

2.2.1CT表现

CT平扫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实质性肿块影,密度多高于相应脊髓,瘤体内可见不规则钙化。骨窗观察可见肿瘤邻近椎骨骨质增生改变。增强扫描可见肿瘤明显均一强化。CTM明确显示肿瘤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的关系,可见肿瘤与硬膜有较宽的基底附着,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同时见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窄等改变。

2.2.2诊断与鉴别诊断

脊膜瘤多发生于胸段,瘤体内可见钙化,具有髓外硬膜内肿瘤的共同表现和神经根压迫症状的特点。脊膜瘤应与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鞘瘤等鉴别。脊膜瘤钙化出现率高,为鉴别的主要征象之一,脊膜瘤向椎间孔侵犯者较少。邻近骨质改变,脊膜瘤以增生性改变为主,而神经源性肿瘤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

参考文献

[1]毕国玲,鲜继淑.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林兴旺,王祖飞,徐民,徐小雄.三维CT成像技术在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探讨[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颜虹桥.水溶性造影剂椎管造影检查椎管阻塞性病变[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