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分析

武小丽

武小丽

(运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住院时间。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对照组为74.0%,说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使得患者尽早脱离危险源,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方法;一氧化碳;中毒;急性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06-0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类急诊科疾病,也是冬季较为常见的一类急危重症,多半是由于人体吸入一氧化碳过量并出现全身性的组织缺氧性疾病产生的一类临床疾病,若不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患者将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损伤,更有甚者会引起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并导致死亡,据临床研究[1]表明,我国每年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数约有1.3~1.6万人次,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应受到医学界的重点关注。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探究其护理效果,并将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数资料

择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常规诊断后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临床表现。

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7∶23,平均年龄(55.3±6.9)岁;平均中毒时间为(5.1±1.6)h;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患者分别有28例、14例、8例。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6∶24,平均年龄(54.6±6.2)岁;平均中毒时间为(5.3±1.5)h;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患者分别有27例、13例、10例。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中毒程度等资料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心理护理、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氧疗等护理方法。

实验组:给予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措施,主要护理内容包括现场护理、氧疗护理、皮肤肌肉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

1.3观察指标

(1)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判定指标,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数据分析

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疾病资料记录至SPSS18.0软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分析

对照组:基本满意16例,满意21例,总满意度为74.0%;实验组:基本满意15例,满意32例,总满意度为94.0%。说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1。

表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住院时间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1±0.4)d和(5.2±1.9)d。说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五官无法感知的一类有毒气体,且能对氧气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一氧化碳中毒时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当其进入人体后,85%[2]的气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后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且中毒后自身无法察觉,并在短时间内出现昏迷,其危害性巨大,常常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更有甚者直接濒临死亡,严重危害了人体的身体健康。

其中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其护理满意度与疾病康复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以患者作为工作的中心内容,尊重、关爱患者,一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并实施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护理内容:

(1)现场护理。将患者脱离危险源后,帮助患者平卧,将患者的衣领、裤带松开,排出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患者病情较危急可即刻进行气管插管治疗,辅助患者呼吸;若患者呼吸已停止,可选择人工呼吸,并给予适当的呼吸兴奋

剂[3],若患者心跳停止应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记录。

(2)氧疗。院外要求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吸氧治疗,送往医院后立刻进行高压氧治疗,纠正患者缺氧状态,减少并发症。入舱前护理人员应详细掌握患者疾病的基本情况,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留置导管治疗,并在患者清醒后指导其进行耳鼓管通气训练[4]。舱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调压训练,同时询问患者是否耳痛,若患者症状较明显,且表现为躁动不安等情况时应停止加压治疗,同时做好保暖工作,出舱后进行高流量给氧治疗。

(3)皮肤肌肉护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最为普遍的一类并发症为皮肤肌肉损害,发生率在5.2%~6.1%之间。患者中毒后全身皮肤将处于缺氧状态,横纹肌逐渐溶解,肌肉肿胀并长期压迫患者的血管、神经,使得患者出现肌肉、神经缺血状态,症状较严重的患者皮肤科出现感染、溃烂、肌肉出现挤压伤等不良情况,且病情发展较快,情节严重时在4~6h之间可使得患者神经、肌肉等部位出现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全身情况,勤更换床铺、被褥,保持患者衣物的清洁;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帮助患者用温水擦洗全身,防止出现皮肤感染;并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等。

(4)健康教育指导。护理人员应及时同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医疗知识,包括发病机制、治疗与护理方案、注意事项、表现形式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日常使用煤气时应注意室内通风,合理安装烟囱,注意自身安全;洗澡时间过长时应使用换气扇。患者康复出院后告知其定期进行疾病复查。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仅需2d左右。

由此可得知,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可及时帮助患者脱离危险源,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静,何艳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3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60-61.

[2]白鑫.浅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62-663.

[3]韩艳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60-61.

[4]张爱月,张栋梁,安淑霞等.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