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钱卫青1蔡海钱2

1身份证号:33060219811103xxxx2身份证号:33072419870526xxxx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基建项目的大量增加,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型产业。建筑工艺的不断翻新,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对施工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建筑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引导,确保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前言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的促进了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筑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国内的建设项目承包过程中,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也同样不得不面临与国际跨国工程施工承包商的竞争压力。由于建设施工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要求的不断提升,这就促使建筑企业不得不积极的发展各自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博得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督导良性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成为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1.1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

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特点是企业工作场地分,流动性大。普通企事业单位的相对固定的信息系统软,硬件模式的经验不太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当前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往往需要针对各个部门的业务与地理分布情况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在这相对固定硬件平台上运行管理软件。而建筑施工企业的部门、人员分散,流动性大,不太适合建立固定不变的硬件模式。

1.2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知识上和意识上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

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真正的作用,只知道计算机能帮助我们编辑、打印文件、辅助财务处理、辅助预算、辅助设计等单项应用,不知道信息系统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是是一种管理制度的变革,不了解管理信息系统能带给我们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如果不知道信息系统能为我们做什么,就意识不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也就不会去研究、实施管理信息系统。

1.3企业缺乏高级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

当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掌握深厚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很多企业的信息部门只有几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而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职工也许对计算机硬件本身比较熟悉,能够承担起维护单位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任务,但他们往往对管理知识比较欠缺,不能协助企业深入分析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以及应该建立怎样的信息系统来解决企业管理问题。而我国近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很少,实践经验匮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真正的该领域的高级人才应该是深入掌握管理理论,同时深入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够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模型,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帮助企业分析与设计适合特定企业的信息系统模型。

1.4企业没有认识到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要成功的建立建筑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了解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买软件、安装,然后学习使用这么简单的过程。首先信息系统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企业很多部门,人员的工作,甚至涉及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而企业这种管理模式的变革本身就蕴涵一定的风险!另外!信息系统的建立周期长,短则数个月。大的系统往往长达数年,企业管理层不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容易贸然实施而导致失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以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为主,此外包含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控制数据[1],例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以及材料管理等,除了业务层面的数据以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等内容。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牵涉到企业的科学管理反馈与施工信息分析。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高、规模大、施工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协同作业的模式,加强了施工的整体实力水平,提高了综合施工效率,不仅将企业间的施工工作进行了整合,同时也将企业的项目管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施工企业实现多方协同作业提供了信息共享基础,加大企业间优势互补的组合,将协调工期、监督质量、统筹成本等工作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化互通来实现,为项目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施工工作,使建筑项目更具有可行性。完善施工企业的信息数据资源,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依据,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之一,通过有效的分析和综合利用,可以辅助企业管理并提供战略决策参考。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执行情况系统的记录下来,一方面作为项目承建能力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今后承接类似项目招投标阶段重要的参照依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通过智能分析软件的应用,有效的指导企业业务运作,引导员工学习,掌握项目管理动态情况,成为新时期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可替代的优势之一。

3.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范畴

3.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项目立项首先要对项目概况进行细致的表述,因此,在承接项目的同时,应当将项目概况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纲要性内容进行整理。其中按照项目的名称或施工承接时间来排序,对项目施工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以及建设要求的开、竣工时间,具体的项目负责人等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形成项目概况信息体系,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项目概况,并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时更新性。

3.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项目招标对于施工承建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招标规划的信息对企业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招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扩大招标信息储备,并对招标工作的招标范围与内容,进行及时的掌握,有利于企业在进行项目招投标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招投标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过程,是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为有效的信息武器,做好招标规划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2]。

3.3资金管理信息化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重要保证,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根据承接工程的进度来划分成本预算,从而对项目的总资金分配与施工各个阶段支出,形成统筹化管理。对资金的进项、使用、与临时的资金变动等信息,及时纳入信息系统,从而对整个项目的资金分配实施有效的调整,严格资金收支管理,防止资金使用混乱等情况出现。实行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可以增加施工支出的透明度,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由于信息具有记录功能,因此,资金计划的每一次变动都有据可查,且比普通的纸质凭证与记录依据更易保存,从而督促企业项目资金的合理开支,严格成本控制理念,降低高额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风险。

4.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深入项目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应当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对外信息公布,建立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可信任度,以信息平台为基础,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对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多方协作的模式,从而与国际跨国大型建筑施工承建企业抗衡,形成我国自身企业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田国栋,张兆宠.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142-142.

[2]陈桂红.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安装,2009(4):19-20.

[3]王菊花.浅论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0):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