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西坦注射液处方工艺改进和稳定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奥拉西坦注射液处方工艺改进和稳定性研究

周红霞

(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311)

【摘要】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注射液处方工艺改进和稳定性。方法:选择奥拉西坦200.0g,加入3.45g磷酸二氢钠、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加入注射水直至1000ml为制造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相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实施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以及长期考察实验,确认其稳定性,实施过敏性实验以及溶血反应实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在0.002091~0.189521mg/ml之内,线性关系良好。样品主峰面积为1378512,RSD=0.14%,12h内稳定性良好。回收率实验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32%。重复实验证实:样本的平均值为100.8%,RSD为0.39%。稳定性良好,安全性佳,奥拉西坦不存在溶血和凝集现象,无过敏性。12mo药品性状,PH值以及有关物质等和0mo无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制定的工艺处方安全性强,质量可靠。稳定性良好,药物安全性高。

【关键词】奥拉西坦注射液;稳定性;质量控制;生产工艺

【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377-02

奥拉西坦属于吡咯烷酮类药物,具有改善脑代谢的效果。最早由意大利ISF公司合成。我国在1991年开始研究该药物,并投入生产[1]。奥拉西坦可以促进磷酰乙醇胺以及磷酰胆碱合成,进而提升大脑对于氧分子和葡糖的利用吸收,改变ATP/ADP比值,提升大脑内蛋白质以及核酸合成量。这种药物神经毒性低,可以对记忆以及智能障碍者的记忆和学习能力起到改善效果。由此可见,保证药物安全性,制造出质量过关的药物,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本文现就奥拉西坦注射液处方工艺改进和稳定性展开全面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与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线检测设备;电子分析天平;色谱工作站;精密酸碱度计;澄明度检测设备;智能微粒检测设备;集菌仪;生化培养箱;奥拉西坦对照物;奥拉西坦注射液;重蒸馏水。除甲醇为色谱纯外,其余均为分析纯。

1.2方法

在确认本实验所研制的奥拉西坦注射液规格为5ml;1g后,对于本品的处方和工艺进行全面优化,详细为:

处方1:奥拉西坦200.0g,加入注射水直至1000ml。

处方2:奥拉西坦200.0g,加入1.7g醋酸钠,将10%醋酸钠调节PH至6.0,加入注射水直至1000ml。

处方3.奥拉西坦200.0g,加入3.45g磷酸二氢钠、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加入注射水直至1000ml。

处方1缺陷:PH值为3.5左右,使用后会引起局部刺激,或者引起酸中毒,淘汰。

处方2缺陷:灭菌处理后,相关物质增加,药物有效含量下降,淘汰。

处方3稳定性强,灭菌前后的渗透压,PH值适中,相关物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于室温和0~5摄氏度下放置1个月后无晶体析出,因此选择处方3为最佳处方。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相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实施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以及长期考察实验,确认其稳定性,实施过敏性实验以及溶血反应实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2.结果

2.1高效液相色谱法

阴性样品干扰实验结果:空白辅料对于奥拉西坦不存在干扰性。

重复性实验结果:1ml奥拉西坦,放置100ml瓶内,加流动相直至稀释刻度,摇匀,取10μl,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证实平均值为100.8%,RSD为0.39%。

线性实验:以A=135541953C+27134.5,r=0.99996为回归方程,奥拉西坦在0.002091-0.189521mg/ml之内,线性关系良好。

稳定实验:样品主峰面积为1378512,RSD=0.14%,12h内稳定性良好。

回收率实验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32%。

2.2稳定性考察

在光照(4500±500Lx),低温0~5℃以及高温(60±2)摄氏度内,5d,10d药品性状,PH值以及有关物质等,和实验前比无显著差异。稳定性强。

恒温加速实验:经加速实验6mo之后,药品性状,PH值以及有关物质等和0mo无显著差异。

长期留样实验:在0、3、6、9、12mo取样,实施长期留样实验,证实和0mo相比,3、6、9、12mo后,药品性状,PH值以及有关物质等显著变化,12mo后,无菌,毒素检验符合国家标准。

2.3安全性实验

过敏性:使用豚鼠为实验物,注射奥拉西坦,隔日注射,连续进行3次。结果证实,奥拉西坦无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在2%红细胞悬浊液内加入剂量不一奥拉西坦,并在37摄氏度恒温箱内观察4h,结果证实,奥拉西坦不存在溶血和凝集现象。

3.讨论

本实验制定的工艺处方安全性强,质量可靠。稳定性良好,药物安全性高。结合2005年出版的中国药典第二部对于注射剂的要求标准,对于本实验制作的酸度,鉴别,形状,相关物质,异物等指标进行全面研究,创建了本品的质控标准[2]。

奥拉西坦为强极性小分子物质,具有高水溶性特征,其在有机溶剂内在,分配系数较小。国外所推崇的的LC/MS法,住切换法,以及柱前衍生化法等,不适合于奥拉西坦制剂以及原料水平测定[3]。一般来讲,奥拉西坦原料和含量测定通常为HPLC法。本实验使用该法对于所制得样品展开测定,结果证实,该法实验结果公允性较强。该法在测定样本时,专属性高,灵敏度强,重复性好。但进行成本较高。

结合本品所利用的测定方式和结果,联系实际生产情况,结合最新出版的中国药典之要求,拟定奥拉西坦含量限度为:标示量的93%~107%。

【参考文献】

[1]胡雪,余捷.奥拉西坦注射液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及稳定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5,19(11):2087-2089.

[2]颜素华,李健和,崔巍,等.奥拉西坦注射液的研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0):1541-1545.

[3]王红平,黄梅梅,荣祖元.左旋奥拉西坦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J].中国药师,2016,19(10):1993-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