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对比分析

马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骨外科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12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对照组患者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交锁髓内钉固定能够更加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锁定钢板;内固定;股骨干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147-02

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传统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间较长,同时易出现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手术方法主要有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为进一步了解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代谢性疾病患者、多发骨折患者;膝关节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为(48.2±5.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4例;对照组患者18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47.8±5.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骨牵引措施,术前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对照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在骨折中心处取长度25cm左右的切口,将阔筋膜切开,分离股外侧肌向前牵引,剥离外侧肌间隔;将骨折端进行复位,采取螺钉进行固定,置入钢板并拧入螺钉;保证钢板、螺钉的位置和骨折端对位良好,采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留置负压引流,缝合切口。观察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取患者仰卧位,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措施,将患者双下肢防止牵引床上并调整好位置,在透视下进行复位,采取大转子为原点,想股骨干进行长度8cm左右的切口,切开深筋膜,在患者骨髓腔中插入导针并穿过肌肉组织;将髓内钉主钉沿导针方向置入,在透视下将主钉位置和深度调整到最佳位置,观察骨折是否复位,骨折复位良好后对切口进行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并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判定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判定,分为优、良、可、差四个标准。优:患者能够正常行走,骨折端未出现畸形,无疼痛感。良:患者能够正常行走,骨折端旋转畸形在10°以下,有轻微疼痛。可:患者需要借助外力进行行走,旋转畸形10~20°,有明显疼痛。差:患者不能行走,疼痛明显。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优12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对照组患者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8.5±15.8)min、(365.1±48.7)mL、(11.1±2.1)周;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7.2±16.4)min、(410.3±58.3)mL、(18.3±2.8)周;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干骨折是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该骨折多有高能量损伤导致,如何减少骨折周围组织再次出现损伤是愈合的关键。临床上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法有锁定钢板内固定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使骨折患者获得弹性固定,刺激骨再生能力[2],但应用锁定钢板使需要剥离相关组织,增加了术中出血量;交锁髓内钉的固定措施采取闭合复位,对患者邻近组织剥离较小,减少了对骨膜的损伤,更加有利于骨折恢复[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4.7%;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9.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采取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缩短康复时间,更加适合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欧阳建江,庞向华,欧兆强.股骨干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隐形失血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27(2):85-86.

[2]刘小淳.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3):104.

[3]郑松,刘明,陈斌,等.交锁髓内钉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9):131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