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院前急救满意度的若干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提高院前急救满意度的若干建议

杜敏

杜敏(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201206)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满意度情况并提出提高满意度的若干建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从120信息管理系统抽取4884份患者(家属)数据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院前急救满意度情况。结果满意度调查结果为:车辆平稳性的满意度最高为7.98分,收费合理性的满意度最低为6.81分。2008年至2011年总体满意度分别为7.76分、7.51分、7.52分和7.50分,最终平均满意度为7.57分。结论建议从提高服务收费的透明度、缩短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定期开展急救能力培训、加强内部绩效管理等几方面来提高院前急救满意度。

【关键词】提高院前急救满意度若干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108-02

Somesuggestionstoimprovethesatisfactionofprehospitalfirstaid

DUMin.

TheEmergencyCenterofPudongnewarea,Shanghai201206,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DuMin,Email:dumin760725@163.com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satisfactionofprehospitalfirstaidandto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toimprovethesatisfaction.MethodsAnalyzebasedontherandomsamplingsurveybyusingthe4884patients’datafrominformationmanagementdatabase.ResultsInthequestionnaire,theitemof“vehiclestability”gotthehighestscoreof7.98,whereastheitemof“Chargerationality”gotthelowestscoreof6.81.Thesatisfactionscoreswere7.76、7.51、7.52and7.50from2008to2011.Finalaveragesatisfactionscorewas7.57.ConclusionEmergencyCentershouldimprovethesatisfactionofprehospitalfirstaidfromimprovingservicefeetransparency,shorteningprehospitalaveragereactiontime,regularlycarryingoutfirstaidtraining,andstrengtheninginternalmanagementetc.

【Keywords】improvesatisfactionofprehospitalfirstaidsomesuggestions

浦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政府建设、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也不断健全。浦东120院前急救体系在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近年来坚持实施满意度调查制度,了解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2008年至2011年的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信息管理数据库中2008年至2011年日常登记资料。

1.2评价标准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

1.3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从120信息管理系统抽取了4884份患者(家属)数据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抽样比为20.7‰,其中,2008年524份,2009年873份,2010年1732份,2011年1755份。有效问卷为3211份,其中2008年80份,2009年259份,2010年1427份,2011年1445份。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服务态度、急救能力、搬运水平、车辆平稳性、收费合理性、反应速度、与医院的连接、运送速度等8项指标构成。2010年1月集中调查,为期一周时间;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每月一次。

1.4统计分析方法

资料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表示。“满意度”调查问卷由8项内容构成,每项指标的满意度分为五档,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满分为10分,各档次对应的分值为10分,8分,6分,4分,2分。在统计分析中,通过加权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分值。

2结果

1、参与此次调查的患者(家属)情况:从性别看,男性1846人(57.5%),女性1365人(42.5%),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保证了调研结果的可靠性。从年龄来看,被调查患者(家属)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10人(0.3%),年龄在18~35岁的671人(20.9%),年龄在36~60岁的1866人(58.1%),年龄在60岁以上的664人(20.7%)。考虑到年龄在36岁以下的人群身体健康状况总体更好,本次调研抽取的样本年龄分布较为合理。从职业来看,被调查患者(家属)中,公务员39人(1.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50人(10.9%),企业职工995人(31.0%),从事商业的189人(5.9%),学生29人(0.9%),军警29人(0.9%),离退休人员1098人(34.2%),其他(如失业人员、待业人员)482人(15.0%)。有效样本基本涵盖了各类职业,具有代表性。

2、满意度调查结果:车辆平稳性的满意度最高为7.98分,收费合理性的满意度最低为6.81分。2008年至2011年总体满意度分别为7.76分、7.51分、7.52分和7.50分,最终平均满意度为7.57分,为比较满意。具体见表1、表2。

表1:2008-2011年患者(家属)满意度评价得分表

表2:2008-2011年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综合得分情况

3讨论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病人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是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医院前期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至关重要[2]。近年来,院前急救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提高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满意度,改善院前急救服务水平做到让群众满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现就相关建议讨论如下。

3.1提高服务收费的透明度。本次调查中“收费合理性”一项得分最低,许多患者(家属)认为,120系政府公益性服务不应该收费。同时,对救护车收费标准、价格明细、计价服务、规范书写、报销比例等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建议,在每辆救护车内张贴全市统一的120急救收费标准以提高收费透明度,并提供报销咨询等系列服务。同时,也要学习同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逐步实现电子计价,使得急救收费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另外,应建立健全规范的收费制度和流程,对每一项急救收费进行及时地质量控制,以使每位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每位急救医生选择最合理治疗,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

3.2缩短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本次调查中,“反应速度”一项得分较低,尽管浦东新区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1.6±3.7分钟,达到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15分钟内到达患者驻地的规定,也达到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城区8-10分钟、郊区10-15分钟的要求,但与香港消防署救护总区承诺的6分钟到达现场的院前反应时间相去甚远,也远赶不上其他发达国家水平[3]。而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急救半径是救治的重要环节[4,5]。“时间就是生命”,每等待一分钟,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可能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要缩短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合理布点,科学建设急救分站至关重要。按卫生部要求,急救分站服务半径约为3-5公里,人口密集的地区,服务半径可适当减小。同时还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熟悉周边道路。

3.3定期开展急救能力培训。本次调查中,“急救能力”一项得分较低,许多患者(家属)认为部分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专业水平较低,在抢救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目前,在整个院前急救行业普遍缺乏急救医生、急救队伍不稳定的情况下[6,7],仍然要坚持定期开展急救能力的培训。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更新急救知识,掌握各项急救技能,熟练使用各种医疗设备,积极开展各项急救措施,努力提高急救能力和水平。另外,由于院外急救情况十分复杂,不仅需要培训全面的专业医疗知识,还要加强对急救现场准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能力的培训,包括对急救现场的控制,各种人员的协调,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以及运送过程中病情出现变化的处理等[6]。

3.4加强内部绩效管理。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绩效管理是提高急救服务质量与患者(家属)满意度的重要举措。建议根据浦东新区服务人口及服务面积结合院前急救建设规划,科学设置各类岗位,制定岗位标准。实施全员聘用合同制,明确准入标准,规范聘任程序,做到按岗聘用、择优聘用、合同管理、奖勤罚懒。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科学制定人员绩效工资。使得每一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各项急救资源能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最大效益,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参考文献

[1]UmmenhoferW,ScheideggerD.Roleofthephysicianinprehospitalmanagementoftrauma:Europeanperspective[J].CurrOpinCritCare,2002,8(6):559-565.

[2]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5.

[3]Carney-CJ.Prehospitalcare-aUKper-spective.Br-Med-Bull.1999,55(4):757-766.

[4]张正彦.急性创伤院前急救死亡83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4):141.

[5]NANTULYAVM,REICHMR.Theneglectedepidemic:roadtrafficinjuriesindevelopingcountries[J].BrMedJ,2002,324:1139-1141.

[6]刘巍,杨世兵,刘威,等.北京市院外急救队伍现况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11):881-886.

[7]万智,何庆.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的新思维—四川成都地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现状及剖析[J].华西医学,2007,22(1):61-62.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PW2012A-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