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坐、卧体位测量高血压的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患者坐、卧体位测量高血压的变化

石鉴吴非

石鉴吴非

(辽宁抚顺市第三医院113004)

【中图分类号】R7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139-01

我科2011—2012年随机对130例年龄40—70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坐位血压与卧位血压对比。结果,坐位血压比卧位血压平均高2/2mmHg。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0例,男70例,女60例;年龄40—70岁,平均58岁,体重70kg,身高168cm。

1.2方法经过洗脱期2周,在温度20℃、情绪稳定、测量前30min内禁止吸烟、禁止饮咖啡,静息5min后,对同一个患者进行坐位、卧位血压测量,先测坐位,间隔10min,再测卧位。

2结果

高血压患者不同性别坐位、卧位血压变化见表1。高血压患者不同性别坐位比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2mmHg。

表1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坐卧位血压变化(mmHg)

性别例数坐位血压卧位血压

男性70154±12/91±6152±12/89±5

女性60152±12/90±5150±12/88±4

3讨论

血压是人的生命体征之一,血压值是高血压分级及危险程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压因体位不同而变化。当人体从卧位变为立位时,最初10s内,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因静脉跨壁压增大而扩张,容纳的血容量增多,故回心血流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接着由于颈动脉窦的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激活,产生相对的心血管反射,故在20s内血压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重调,使动脉血管壁的功能失调,在1—2min内,收缩压立位近似等于卧位,但是舒张压立位比卧位上升10mmHg左右。

本组观察表明:坐位比卧位的平均血压升高2/2mmHg.因体位改变引起血压变化。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由于心脏和血管系统逐渐老化,大血管弹性纤维减少,血管壁动脉硬化加上基线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强;同时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能力降低,是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造成的,体位变化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导致体位变化后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高血压是指患者在站立或坐位时血压升高,而在平卧位时血压正常。血压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波动幅度较大,血浆肾素活性较正常人高。由于人体心脏水平面以下部位的静脉和静脉窦,在受到血液重力影响时会涨大起来,这些静脉或静脉窦称为“重力血管池”。在站立或坐位时,由于瘀滞在下垂部位静脉血管池内的血液过多,使回流心脏的血流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导致交感神经痉挛,造成血压升高。因此,就产生了体位性高血压。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当重视体位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测量血压时只采取单一性体位(对门诊患者只测坐位,住院患者只测卧位)是不科学的。重视体位性低血压及体位性高血压,准确诊断,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董秋婷.高血压患者坐、立体位血压变化及其关系[J].中国医刊杂志,2007,42(11):859.

[2]阿兰?罗宾(美).高血压[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