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爱乐医用胶在会阴侧切缝合术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福爱乐医用胶在会阴侧切缝合术中的应用体会

李立

李立(四川省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四川攀枝花617000)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249-02

【摘要】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产妇分娩痛苦,尽可能降低经阴道分娩产妇平均住院日,提高顺产接生质量,特选取2011年08月-2012年0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产妇共216例,分成两组,一组以怡乔4-0可吸收缝线常规缝合会阴侧切口,另一组改良皮内缝合方式,并在局部以福爱乐医用胶粘合。经过对比,后者具有术后疼痛不明显,活动自如,切口甲级愈合率高,局部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福爱乐医用胶会阴侧切缝合术皮内缝合术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自2011年08月-2012年06月,对在我院产科住院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产妇共216例,随机选择92例以怡乔可吸收缝线常规缝合会阴侧切口作对照组;其余124例用改良皮内缝合方式缝合会阴侧切口并在局部以福爱乐医用胶粘合,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对照组

年龄范围21-3221-32.5

平均年龄26.928.1

孕周范围37-4137-41

平均孕周39.138.7

1.2麻醉方法以利多卡因行会阴阻滞麻醉。

1.3缝合方法

①观察组:用怡乔2-0可吸收缝线自阴道粘膜切口顶端上方0.5cm处开始,间断缝合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组织,直达处女膜环外,将处女膜创缘对齐,缝合1针,再继续缝至阴道口;按原解剖间断缝合肛提肌,关闭死腔;间断缝合皮下组织。至此,换用4-0怡乔可吸收缝线超过皮肤切口顶端0.5cm进针,于皮肤切口顶端出针(局部不打结),连续皮内缝合至处女膜环处,切口两侧各留1cm长线头后剪断缝线(局部不打结)。碘伏消毒缝合之切口局部并以纱布处理至干燥,左手拇指及示指轻轻挤压切口,以福爱乐医用胶各1滴置于切口两端留线处,中间每隔2cm涂抹福爱乐医用胶1滴。

②对照组:缝合阴道粘膜、肛提肌及皮下组织方法同上。以4-0怡乔可吸收缝线自皮肤切口顶端作传统皮内缝合至处女膜环处打结,将线结固定在皮内及阴道粘膜内。碘伏消毒缝合之切口局部并以纱布处理至干燥。

1.4术后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以头孢克肟分散片0.1Bid口服3日,以碘伏稀释液消毒会阴每日2次至出院。

2结果

2.1缝合时间

观察组平均缝合时间18.3±1.3分钟

对照组平均缝合时间17.6±2.0分钟

观察组平均缝合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2.2切口疼痛术后48小时对上述两组产妇切口疼痛情况进行观察,按疼痛程度分为:①不明显疼痛,产妇可感觉切口存在,稍影响日常活动,排便时疼痛加重不明显;②明显疼痛,产妇日常活动明显受到影响,因疼痛产生焦虑情绪,排便时疼痛加重明显。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明显疼痛明显疼痛明显疼痛发生率

观察组(124例)113118.87%

对照组(92例)781415.22%

观察组明显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2.3切口局部水肿

切口局部水肿发生率

观察组(124例)129.68%

对照组(92例)88.70%

术后切口局部水肿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2.4术后住院天数观察组2-3日,对照组2-3日。超过80%病例术后住院天数为2日,其余病例因等待产后72小时新生儿疾病筛查,延长术后住院时间至3日。

2.5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30日随访,了解切口愈合情况。

切口甲级愈合甲级愈合率

观察组(124例)12197.58%

对照组(92例)8491.30%

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30日切口甲级愈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切口愈合不良主要表现为局部开裂,多数发生于术后15日内,均予剪除切口皮下脂肪层及皮肤内肠线,再以温水稀释高锰酸钾至1/5000浓度,浸泡切口20分钟,每日2次,连用7日后获得良好愈合。

3讨论

经过216例产妇侧切伤口缝合术两组对照分析,显示观察组124例术后切口多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方法不仅适用于一般会阴侧切伤口,也适用于较大伤口,如产钳术、臀牵引术、巨大儿等。较大伤口因局部解剖欠完整,部分延裂,断裂不规则等,在临床处理过程中难度相应增加,单纯皮内缝合较困难,难以达到常规伤口缝合过程中的完美对线,福爱乐生物胶应用以后,对于皮内缝合对线欠缺的各个局部,有显著的加强作用,明显降低切口张力的作用,因此可有效的改善术后切口疼痛,明显提高甲级愈合率。

4结论

以传统会阴侧切及皮内缝合术为基础,加以改良,并有效应用福爱乐医用胶以后,产妇术后会阴切口疼痛不明显,活动自如,切口甲级愈合率高,局部美观,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肖玉.浅谈改良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临床效果观察.中华现代外科杂志,2010年第7卷第7期.

[5]张光慧.会阴侧切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术体会.中外医疗,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