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鼻饲法喂养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鼻饲法喂养的护理

王菲薛青春相婷

王菲薛青春相婷(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山东青岛266001)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52-01

【摘要】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低体重儿(LBW)、极低体重儿(VLBW)和超极低体重儿(ELBW)的生命得到挽救。早产儿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营养。其中喂养因素在其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喂养对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组对10例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鼻饲法喂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鼻饲时间、喂养成分、喂养量、具体鼻饲喂养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观察。结果表明,制订切实可行的喂养方案,并认真细致地执行,是喂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鼻饲法喂养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LBW)是指胎龄未满37周(<260天),出生体重不足2500g,身长在46cm以下的婴儿。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时体重在1000~1499g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1000g者则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极低出生体重儿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32周的早产儿,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一直是构成新生儿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低出生体重儿身体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吸吮乏力、吞咽不协调,胃排空慢,其喂养困难成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要求更是极高,其中精确合理的喂养更是提高其存活率的关键。胎龄低于32~34周的早产儿吸收能力较弱,一般需要管饲喂养。

1临床资料

市立医院东部院区儿科2012年8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40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其中体重最轻的450克。入院后除了密切监护、重视保暖、防治感染及治疗并发症外,均采用鼻饲喂养并配合静脉高营养,无一例低血糖发生,体重增长正常。鼻饲时间最短5天,最长13天。出院时体重均在2100克以上,每日体重增长均在20克到40克。

2喂养

2.1喂养时间一般主张早喂养,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尽早喂养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缩短黄疸出现的时间,减轻病理性黄疸的程度。

2.2喂养成分母乳为首选。如无早产母乳或早产人乳,则选市售的专用于早产儿的配方奶为好。

2.3哺喂方法除静脉补液外,均及早采取鼻饲。一般无明显肺部疾患的婴儿可于出生后12~24h内开始喂养。对有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等均应用1%碳酸氢钠溶液50毫升洗胃,人工清除吞入胃内的羊水,减轻因新生儿咽下综合症引起的呕吐,促进胃肠蠕动,为尽早开奶奠定良好的基础。

2.4鼻饲喂养护理

2.4.1胃管的选择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肺部发育不完善,出现呼吸暂停。鼻孔细小,鼻腔内粘膜娇嫩毛细血管丰富,一般不选用经鼻腔留置鼻饲管,多采用经口腔插管。常选用6号(8号)新生儿胃管,该管较细软,表面光滑可增加插管成功率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便于固定的优点。

2.4.2插胃管时的体位及注意事项插胃管时,患儿取仰卧位,再用小枕头将其后颈部垫高约5cm,使头部自然后倾,以利于胃管进入食管。注意事项:(1)颈部垫高要适当,切勿将头部垫高。(2)在插管过程中若小儿发生呛咳,面色青紫,应立即停止插入,并将胃管稍往回拉,待咳嗽停止后再继续操作,必要时边插管边吸氧。

2.4.3鼻饲的具体操作操作前洗手,证实胃管在胃内后抽取所需的奶液,接上胃管后将针筒竖起、提高,利用活塞的重力作用使奶液缓慢注入胃内,切勿用力注入。每次鼻饲前后用少许温开水冲洗胃管。鼻饲液应现用现配,鼻饲用具每天消毒1次。

2.4.4喂奶间隔时间及喂奶总量可根据体重安排,一般体重1000g以下者,每小时喂1次;1001~1500g者,每1.5h喂1次;1501~2000g,每2h喂1次;2001~2500g,每3h喂1次。每日喂奶总量计算公式:最初10天每日喂奶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100。

2.4.5体位每次鼻饲后,应先取右侧卧位,待1~2h后可改为左侧卧位,或取仰卧位头稍偏向一侧。每次喂奶和变换体位后应观察2~3min,若出现呼吸困难或面色青紫时,立即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以防误吸入气管而继发吸入性肺炎,并给氧气吸入。

2.4.6口腔护理每日2次,用2.5%碳酸氢钠冲洗口腔,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防止口腔黏膜损伤。

2.4.7观察胃残留量每次喂养前要先抽取胃中残余奶量,正常为每公斤体重0~2ml。若胃残留量大于上次喂奶量的25%,要考虑减少奶量。超过正常量时,应减量或停喂1次。

2.4.8鼻饲持续时间与直接哺乳法的关系随着日龄增长,患儿出现吸吮吞咽动作。一般鼻饲日龄5天时,开始耐心地训练吸吮能力,平均10~15天可由母亲直接哺乳。

2.4.9鼻饲期间重点观察(1)大便情况:仔细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性质、颜色及量,了解大便变化过程。及时、正确留取大便标本送检。(2)观察腹胀:间断测量腹围的方法,固定测量部位和时间。腹围增加1.5cm时应减量或停喂1次。呕吐、腹胀、胃残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潜血,提示感染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停止喂养。

3讨论

在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经历三大关分别是呼吸关、感染关和喂养关。喂养关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人员每天定时测体重并标于体重生长曲线中,如发现体重下降或不增,及时分析是否营养供给不当或有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及时调整喂养方案进行对症处理,确保足够的营养供给。

4小结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一个细致、复杂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精神,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喂养失败,甚至导致患儿死亡,每一个VLBW的喂养方法都个体化,喂养的基本原则是以出生体重为基础,应尽早喂养,从少量开始,不要操之过急,避免疲劳。通过护理人员从喂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注重喂养期间病情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以及患儿发育支持护理,对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