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总组与搭载精度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船舶总组与搭载精度控制研究

孙伟宋强

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214500

摘要:船舶总组与搭载精度控制,是船舶高精度生产的主要突破口,与当代船舶生产的质量控制、船舶使用寿命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本文结合现代船舶生产的实践情况,着重对船舶总组与搭载精度控制内容进行探究,以达到充分发挥船舶生产技术优势,保障船舶生产加工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船舶制造;总组精度控制;搭载精度控制

引言:船舶总组与搭载生产质量控制,一直都是国内机械制造产业,技术开发的主要方面,在当代船舶生产中发挥着船舶制造引导性作用。随着我国船舶生产技术逐步进步,船舶加工技术的开发,正逐步向着高精化的趋向转变。而船舶制造的总组与搭载环节,作为船舶生产中的关联环节,自然也就成为新时期船舶加工环节科学性调控的主要方面。

一、船舶总组精度控制

船舶总组精度控制,是从船舶制造的船坞环节出发,对船舶生产的相关要素进行调节与控制,因此,船舶总组精度控制,不仅对船舶各个部分分段的精度控制的准确度产生影响,也会对船舶后期的搭载的数据控制产生影响,我们应采取船舶总组双向控制的方式,对船舶总组数据进行调整。

(一)船舶总组精度方法控制

1.传统问题

传统的船舶总组控制策略实施,考虑到船舶后期合拢的方便度,以及船舶总组处理的便捷性条件,主要采取水泥墩和木板拼合的方式,作为船舶总组胎位固化的底部承接结构,但由于船舶生产过程中,每一次应用的木板厚度、平整度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船舶总组后续进行生产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一点对于高质量的传播生产来说,无疑是一种技术应用阻碍。

2.突破方法

为了突破传统传播总组生产实践环节的资源控制,就必须突破船舶总组生产精度处理的方法漏洞,由此,在后期进行船舶总组精度方法控制时,运用机械液压装置,替代传统的底部模板支撑方法。这是由于船舶厂的水泥墩一旦固定,其高度就会固定,而木板是随机应用匹配的,很容易与水泥墩在高度上,产生一定的差异。运用液压气体装置,对液压传输体系进行高度调整,能够始终保持在一定控制范围内,从而也就实现了船舶总组材料应用量的精准度控制,自然也就达到了传播总组生产外部条件的综合控制。

(二)船舶总组精度数据控制

1.传统问题

船舶总组精度控制,也在于船舶总组生产数据控制。传统的传播总组数据,主要包括收尾两部分数据。即,实行船舶数据测量时,主要分析船舶生产的初始数据,与后期合拢时,船头、船尾部分的数据精准性的调配。这种船舶总组数据应用方式,虽然能够保障船舶生产总体完整性,但船舶各部分生产部分的准确性却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也可能对船舶总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1]。

2.突破方法

实行船舶总组精度调节时,将在传统二维数据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船舶立体数据定位环节。此时,船舶生产人员再进行传播生产时,将实行船舶生产各环节的数据精准性比对。例如:A船舶厂进行总组数据分析时,不仅对A厂,该批生产的船舶进行首尾对应性测量,也按照船舶外侧高度、船舶外部水平、船舶首部测量、以及船弦测量数据等方面,重新做出了相应的评价,确保A厂批量进行传播生产后,总组处理的数值运用条件均实现精准度勘测。

二、船舶搭载精度控制

(一)船舶搭载数据精度控制

1.理论分析

船舶搭载精度控制,也是船舶生产的主要构成环节,一般来说,船舶搭载生产环节的实施,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本次船舶生产的总体程序基本结束,因此,传播搭载精度控制,也需要承接传播总组控制的关键条件--传播搭载的数据精准度控制,确保船舶制造工作的合理实施。

2.举例分析

例如:H船舶厂进行船舶生产时,船舶生产人员,首先对船舶进行分段H1,H2,H3三部分,然后再运用数字化三维画面,分别将本次船舶生产的三个部分进行船舶信息定位;其次,按照本次船舶设计图,对船舶搭载部分的底部支撑板的长度、宽度,以及连载外表宽度、厚度等数据进行“直观”测量。我们从以上案例中提到的船舶生产连载过程的分析来看,船舶厂生产过程中,搭载部分的数据定位分析,与前期船舶总组测量的数据分析相互对应,达到了传播生产环节的综合调控,从而实现了船舶生产前后环节的科学对应,其生产的数据应用实现了连贯性的分析[2]。

同时,船舶搭载模式的数据调控过程,也需按照船舶初期生产制定的标准为依据,引导船舶连载部分的科学实施。例如:K船舶生产厂,实现船舶连载精度调控时,生产人员将连载控制的初期设计要素,与后期船舶搭载生产调控环节的资源相互对应,实现K船舶厂生产要素的科学性调配。案例中提到的K船舶厂搭载数据的目标性调配过程,也是现代船舶搭载数据精度优化的措施。

(二)船舶搭载模型精度控制

船舶搭载模型精度控制,是其生产后期细节调控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船舶搭载模型调控,也需在原有船舶精化处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更加体系化的传播模型处理框架。

例如:P厂进行船舶制造过程心中,施工人员将按照船舶搭载模型的实物,建立本次船舶分析的虚拟信息图,然后再通过模拟投影骨架实验的方式,分析船舶搭载模型的框架结构模型分析应用。

案例中提到的P船舶厂,搭载模型精度控制过程,是以本次船舶生产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比船舶生产的标准数据,实行船舶生产条件的逐层分析,这一分析过程,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船舶搭载环节的要素控制,是一种较为全面的传播精度控制策略。

结论:综上所述,船舶总组与搭载精度控制研究,是我国现代船舶生产技术探究的理论整合,也是未来船舶生产技术深入创新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引导船舶生产的技术应用高质量化转变,就要通过船舶总组精度方法控制、精度数据控制;船舶搭载数据精度控制、模型精度控制,对船舶生产的主要环节进行综合调控。因此,浅谈船舶总组与搭载精度控制策略,将为我国当代船舶生产技术的深入开发提供新视角。

参考文献:

[1]朱明华,单小芬,毛申飞,朱仁贵.基于工作包/派工单的船舶总组/搭载仿真与优化[J].船舶与海洋工程,2017,33(02):72-77.

[2]王铭.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超大型总段建造关键工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