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肽腺治疗治愈口腔苔白藓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胸肽腺治疗治愈口腔苔白藓的体会

赵蕊蕊

赵蕊蕊(甘素省静宁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43400)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52-01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肽在治愈口腔苔白藓的临床价值与体会。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0月于静宁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针灸科10例口腔科扁平苔藓的临床特点,疗后随访复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结果胸腺肽在治疗口腔扁平苔藓过程中,病变范围逐渐缩小,局部病变由线状白色、红白相间溃疡愈合至小范围充血样粘膜,表面愈合,慢慢粘膜恢复至口腔正常粘膜色。结论,对于长期难治性口腔扁平苔藓有显著的有效治疗作用,减少患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

【关键词】胸腺肽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症,其病因不明,从临床和基础的研究中,发现有关的因素很多。目前认为一般发病可能与精神障碍、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有报告家族中有同样患者,是否与遗传有关尚无确证。应用链霉素、异烟肼,氯磺苯脲,甲苯磺丁脲等可发生扁平苔藓样皮疹,或促使本病加剧。

诊断要点:[1]慢性病程,多数患病达七八年至十余年不等,用尽各种治疗手段疗效欠佳,易反复。主要特征为特殊白色条纹。白纹可以向各个方面用延伸,整个线条不被红纹“切割”。凡白纹稠密时可交织成网状,稀少时可程树枝状,损害往往有明显的左右对称性,粘膜柔软,弹性正常,但有粗糙感,轻度刺激痛。1、网状损害:较多见于磨牙区粘膜与前庭沟,常自后向前蔓延。病人自觉粘膜表面粗糙,口唇活动时受牵挂与进食时有轻度刺痛等。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与固有层大量炎症细胞侵润,所以多在前庭沟与颊粘膜区域较多发生充血,并形成上皮下水泡。水疮极易破裂而迅速成为浅表糜烂,通常经局部治疗,糜烂即可愈合而白纹重新出现,所以这种局限性糜烂,仅仅是本病的一种阶段性表现,而不是本病的一种特定类型。2、斑块:圆形或椭圆形多见,常位于舌背中分或两侧,基本上保持对称,但也可为单侧性。损害区乳头消失而平状。3、水疮:一般为粟粒状,多见于软腭,但也可能发生于其他部位,水疮容易破裂,在一昼夜间又重复出现。4、糜烂:糜烂型常见,范围相当广泛,几乎遍及整个口腔黏膜,在某些区域尚可隐约显示白纹样损害,附着龈的糜烂常可见残留的疱壁,状如“上皮剥脱”。5、病理组织检查:镜下所见: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伴粒层肥厚基底细胞坏死液化变性,及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侵润。有时在棘层、基底层或结缔组织内可看到圆形的嗜酸性胶状体,其体积小于刺细胞。在电镜下可见基底细胞的桥粒与半桥粒的松解变性,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在基底细胞与基底膜分离的空隙中形成上皮下水泡。变性的桥粒可能成为抗原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以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下,有时能在基底膜区出现由免疫复合物沉积所产生的荧光。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中心从2010年11月以来共收治口腔扁平苔藓10例,其中女性6例,男性4例。年龄在45-50岁4例,50岁-55岁5例,60岁1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4-10*109/L的两例,3.5-5.5*109/L三例,2.8-3.5*109/L5例,CRP正常的六例,略升高的四例。

影像学与病理检查

对所有就诊患者做口腔拍摄病变部位外观显示糜烂型占6例,斑块、水疱与糜烂并存占2例,以网状损害为主,少量糜烂占2例。病理检查:所有糜烂患者均作病变部位病理检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伴层粒肥厚基底细胞坏死液化变性,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此外还可看到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断裂与重新形成,炎细胞进入棘层,棘层内的胶状可能是被巨噬细胞所吞噬的变性或死亡的上皮细胞。

2讨论

综上所述,口腔扁平苔藓是口腔内科较常见的粘膜病变,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且与免疫低下,长期慢性腹泻、饮食较单一摄入营养素不足、情绪不佳等有关,且病程长达七年至十余年不等,用尽各种治疗手段均效果不佳,中药汤剂与冰镇西瓜可缓释患者口腔不适,疼痛感,进食肉类如羊肉、海鲜类、桃子、葡萄对糜烂型为主的患者可加重病情,皮试胸腺肽不过敏者,经长期、规律即隔日一次肌肉注射两至三个月,糜烂面明显缩小至2mm-3mm大小,四至六个月粘膜基本愈合,需坚持注射胸腺肽至一年或一年半,线状、网状损害水疱均完全消失,口腔黏膜色泽恢复至正常。初始治疗用皮质激素效果差,且糜烂、线状、网状改变可加重。笔者建议对于难治性口腔扁平苔藓,初始慎用激素,可用胸腺肽注射加冰镇西瓜两至三个月病情控制至愈合,坚持长期治疗,至粘膜完全恢复正常粘膜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自信、恢复正常饮食,增强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举之主编.《口腔内科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7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