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2

解析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问题

徐改全

徐改全(河南省漯河市财政局)

摘要: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竞争环境,有必要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运行

0引言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是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改革以及贯彻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我国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性使得己有的许多企业很难发展成为大的集团企业,企业在获取外部融资的过程中受到较强的资金约束。而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其意义就更加重大。

1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具体行为表现

1.1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融资行为如果将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等同于内部来源的话,则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研究无法体现出它的意义。后期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所强调的是,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意义在于总部把整个利益相关者的资源置于统一的所有权。

内部资本市场可支配的资金与内部资金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内部资本市场可支配的资金是内部资本市场融资活动完成后拟在分部间进行划拨的资金;而内部资金是企业的内源资金,它属于内部资本市场可支配的范畴。因此,本文对内部资本市场可支配资金的内涵进行拓展,即无论资金来源于何处,只要其在总部统一的控制之下,就视其为内部资本市场可予以支配的资源。以此为起点的研究,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才具有现实意义。

1.2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投资行为完全资本市场下,一个公司的投资行为仅仅决定于这个项目的盈利能力。而在现实世界中,不完全的外部资本市场存在着代理冲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具有正的NPV的投资机会可能融不到资金。内部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内部资本成本低于外部资本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将企业目前可控制的资金进行重新配置,将有限的资金配置到企业最好的投资机会中去。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结果证明对投资机会的选择是对的,则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比通过外部资本市场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1.3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资金集中管理行为从企业整体角度看,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企业总部在资金管理上往往容易出现失控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由于总部对成员单位资金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内部资本市场整体资金运用散乱无序,并由此导致总体资金成本高、使用效率低。各成员单位从自身的经营目标出发,忽视整体发展战略和资本需要,一方面会使整体发展资金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投资项目缺乏合理规划,投资失误多,很多项目长期不见回报甚至亏损严重,投资资金沉淀严重。

其次,监督管理失控,资金风险大。在总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成员单位财务信息,不能有效监督和控制成员单位资金收付,很容易造成内部资本市场整体资金失控,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表现为成员企业不按制度规定的借款、担保、投资、开支等。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应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并完善财务结算中心制度,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测分析,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

1.4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资金集中管理在我国企业集团的实践中主要存在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和财务公司等模式,这些模式从其功能上来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它们是内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组织载体。

1.4.1结算中心模式。结算中心模式是指企业集团或企业内部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办理企业内部各成员或下属分公司、子公司资金收付及往来结算,它是企业的一个独立运行职能机构,其职能包括集团成员的转账结算、筹资、投资,并肩负监督企业资金使用方向、保证企业资金安全通畅等的责任。该种模式下,下属单位具有资金决策审批权,并且可以独立在银行开户(必须经集团公司授权)。在账户的管理权限上总部具有最高权利,企业的筹资、投资决策权仍然集中在集团公司或企业总部,下属的单位拥有更多的经营权和资金使用权。同时下属的单位有自己的财务部门,在总部的监督和引导下进行独立核算。

1.4.2内部银行模式。内部银行是企业在内部引入银行的管理体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其要求企业内部所有的单位都必须在内部银行开设账户,各单位遵照内部银行统一制定的结算制度进行日常现金结算及往来核算,内部银行实施银行化管理,对下属各单位统一发放贷款、对外统一筹措资金,并实施对企业资金的统一监控。该模式实际上是内部结算中心条件下将银行的管理体制引入,并强化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功能。使得内部银行成为结算中心、贷款中心、货币发行中心、监管中心,统一对企业内部实施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的调拨、运筹。企业内部各单位均具有较独立的决策权和经营权,内部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向内部银行进行贷款,但不能直接向外部单位借款,内部资金实行存贷分户管理、有偿使用原则。

1.4.3财务公司模式。财务公司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条件后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心。所以财务公司兼有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的职能。财务公司在形式上是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设立的,为企业内部单位提供资金往来结算及资金筹措功能,为企业提供担保、信息咨询、投资咨询等业务,并通过银行的手段为企业广开财路,将企业资金有效利用,发挥企业资金最大效用。

2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

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问题增加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产生了信用危机,导致内部资本市场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这些低效率或无效率所涉及的后果可能表现为如下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或一并出现,或只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形式。

2.1操作利润。具有内部资本市场的总部可以按照既定方案在分部内分配现金流,各分部(包括上市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有目的的调节。

2.2扩大风险。在有限责任制下,单个企业的风险一般不会或者很少波及其他的企业。但是处于内部资本市场上的各成员单位中,因为企业之间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或多或少的存在各种联系,一旦某单个企业发生风险,很容易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扩散到其他的企业。在金字塔结构的控股公司内,处于最终控制人地位的企业由于掌控着下属公司庞大的经济资源,最终控制人的经营风险将会危害到下属大量的控股公司,风险的扩散效应将危害到整个集团。

2.3掏空资产。在企业集团内,由于各子公司独立核算并承担有限责任,最终控制人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掏空下属上市公司或处于最底层子公司的资产,将其转移至其它全资控股的公司,而使被掏空的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

2.4粉饰财务业绩。企业高级管理层和部分经理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的,会用业绩好的部门的利润来补贴效益差的部门,使账面业绩变得更好看,而无视效率的高低。这样一种低效的补贴,既挫伤了业绩好的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的控股公司的中小股东利益。同时,也扭曲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机制,导致预算的软约束问题。此外,这种补贴通常也会受到地方政府出于维护稳定,减少失业等方面的影响,要求企业用上市公司所融入的资金,来补助非上市的业绩差的企业。

3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问题的解决建议

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涉及到诸多决策问题,利益相关者适当参与内部资本市场的决策,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让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内部治理,同样需要有适当的途径,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实现。

3.1制度层面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公司治理归根结底是一种权利制度安排,这种权利安排依赖于一定的制度和契约去实现,在制度层面上理顺利益相关者参与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

3.2内部控制层面。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一方面缓解双层代理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创造条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使各利益相关者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同时又通过绩效考核,鼓励各利益相关者高质量的完成与其控制权相对应的价值创造,再实施内部审计程序检查各利益相关者完成的质量情况,最后通过利益分配让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与其付出相对应的收益。

3.3股权结构层面。可以积极开展职工持股计划,使员工贡献的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来,这种参与管理一是对其投入人力资本的尊重;二是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能有效防止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占;三是职工属于内部人,更易获得公司的信息,方便实施监督管理。但实施这一变革应当防范企业陷入内部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