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王亚

王亚(攀枝花市体育中学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浅谈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

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意识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及其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信息,筛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并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课自身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来检验、证明。所以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胆尝试,积极创新,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系统讲解法

系统讲解法是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系统地讲解,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其他学科现在对其诟病比较多,认为老师的过多传授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针对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常识性知识。

2.任务驱动法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比如在讲资源管理器时,对于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①进入到指定位置;②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③转换输入法;④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择重命名;⑤输入文件夹的名字;⑥确定。全部步骤操作完成。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示范展示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教师学生同步,就是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而学生在学生机上按老师的讲解步骤,一步一步跟着操作,边讲边操作。师生同步操作,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得明白,便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步操作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这一特点使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5.协作型教学法

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在实施协作学习前,对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类,从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配对,组成结构合理的“学习协作小组”。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排名”“共同达标评估”的形式增进小组内部的协作性与小组间的竞争性。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协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对学生协作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控,要避免协作学习流于形式,使学生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较大地发挥集体的互助力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引导、组织等。在具体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协作学习的任务要适当,要求要明确;协作学习的程序要合理,过程要严密;协作学习的次数要得当,时间要调控。

6.适时表扬法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多半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提倡“进步大于成绩”的理念,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学生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表扬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性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芳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09no.17.

[2]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电化教育,2002,5:36-37.

[3]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樊志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