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川乌、生草乌中毒致死两例

/ 2

生川乌、生草乌中毒致死两例

鲁立新1佟春荣2

鲁立新1佟春荣2

(1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163453)

(2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65-01

【关键词】中毒心律失常生川乌生草乌

1病例介绍

患者,张某,男性,63岁。患者,刘某,男性,65岁。平素体健。于晚18:30因分别饮用药酒约100ml、50ml后,感口周麻木,上腹及周身不适,服用绿豆汤,症状无缓解,渐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约90分钟后二人一同步行就诊。

体格检查:张某,一般状态较差,频繁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8次/分,偶发室性早搏,立即给予利多卡因100mg静注,并给予5%葡萄糖500ml+利多卡因500mg维持静滴,室性早搏无减少,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达140-150次/分,立即予可达龙150mg,静注,5%葡萄糖500ml+可达龙300mg维持静滴,病人室性心动过速无好转,并出现血压下降及意识障碍,即予同步直流电200ws复律,心律可暂时转复成窦性心律,继而又复变成室性心动过速,又逐步增加直流电剂量至300ws、360ws复律,仍无效,病人仍呕吐剧烈,呈喷射状,于2小时后,血压逐渐下降至0,意识消失,心律失常由室性心动过速转变为心室纤颤,经20次直流电复律及电除颤,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治疗均无效,于就诊3小时后临床死亡。

患者,刘某,就诊时自述胸闷、周身不适,继而出现恶心、呕吐为内容物,心电图出现频发室性早搏,予心律平70mg,静注无效,予可达龙150mg,静注,5%葡萄糖500ml+可达龙300mg维持静滴,其后病人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达120-130次/分,即予同步直流电200ws复律,心律可暂时转复成窦性心律,心室率100次/分,继而又复变成室性心动过速,又逐步增加直流电剂量至300ws、360ws复律,计21次,仍无效,均不能维持窦性心律,又予以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硫酸镁、碳酸氢钠、速尿、甘露醇、呼吸兴奋剂等治疗,效果差,病人出现血压下降,昏迷,心律失常由室性心动过速转为心室纤颤,于就诊7小时后,临床死亡。病程中导尿计700ml,查血气分析、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2讨论

事后查明上述二位患者所饮药酒系由生川乌、生草乌、川牛膝、金牛草、山豆根,各15g,加入约7.5kg白酒中,浸泡3月后饮用所致。上述二位患者,平素无明确心血管病病史,饮用药酒后,出现顽固性室性早搏、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颤,继而死亡,病程中无急性心肌损伤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学无升高,无心肌坏死表现,诊断病人死亡系生川乌、生草乌中毒所致。

川乌、草乌的主要成份为乌头碱,摄入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3-5mg达致死量[1],乌头碱毒性作用主要损害循环系统及中枢系统,对循环系统主要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1)是由于心肌动作电位受影响所致,它可促进钠离子内流;(2)可引起心脏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释放大量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脏,抑制窦房结功能,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结内传导速度,延长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出项缓慢性心律失常;(3)可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脏内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形成多个折返激动点,导致不同的心律失常发生。

乌头碱类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治疗,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终止恶性心律失常。严重窦性心动过缓首选迷走神经阻滞剂阿托品,对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者可选用利多卡因,对尖端扭转性室速可选用硫酸镁及利多卡因,对血钾偏低、Q-T间期延长者应积极补钾、补镁,并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对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选用维拉帕米,药物无效的快速心律失常可选用电复律。本报告二例病人分别电复律20次、21次,终因循环衰竭死亡。乌头碱类药物无直接拮抗剂,均对症处置,在药物中毒早期,有条件医院在病人病情允许情况下可考虑给予病人血液透析治疗,可望减轻病人中毒症状,降低病死率。据报道临时起搏器抢救乌头碱致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心跳停止成功一例[2]。本二例病人由于剧烈呕吐,反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无法转运至透析室。

常规抢救:(1)可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胃管内注入硫酸镁导泻,或2%盐水高位灌肠。(严重吐、泻病人无需洗胃、灌肠);(2)药物首先应用阿托品0.5-2mg每10min~4h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次,对抗迷走神经的兴奋,若用药后未见症状改善,可改用利多卡因,每次50-100mg,静脉注射,每5~10min1次,同时酌用呼吸兴奋剂及地塞米松、ATP辅酶A等。(3)配合服用中草药,用生白蜜120g加凉开水搅匀,或绿豆汤口服,也可用生姜、生甘草各15g,银花18g水煎服[3]。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98.

[2]茹仙.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1):341.

[3]髙渌纹编著.有毒药物临床精要.北京:学苑出版社发行,2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