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分析《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周燕明

周燕明(广东省连州卫生学校广东清远5134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接受传统教育的医学人才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对《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模式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360-01

《儿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医学课程,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过程、发育过程、儿童的健康、以及疾病的预防,而传统的《儿科学》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学习起来都比较被动,并且感觉特无聊,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是以书本为中心的,有点照搬的味道,这样学生就会缺乏思考和想象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合理的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当今社会,医学是不能脱离实践的,因此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实施“PBL教学法”,什么是“PBL教学法呢”,它是一种学生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实际病例为出发点,实施课堂上同学们相互讨论的教学模式,讨论完毕,接着就由教师精讲,实践证明,这项改革在《儿科学》教学上取得了惊人的成效。

1《儿科学》临床教学存在许多不足

1.1学生缺乏素质教育医学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的,随着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早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和思考能力,医学人士必须拥有牢固的专业基础,除此之外,还应有较强的道德素养和很好的心理素质,因为他们是为病人的健康服务的,由于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如果学生仅仅学着书本上那些东西,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只有拥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能成为现代化医学建设的接班人,众人皆知,理论是离不开实践的,脱离了实践,一切都是空谈,然而,要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就需要学生实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提高临床医生的综合素质,应该改革《儿科学》教学模式,把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

1.2《儿科学》临床教学存在许多困难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临床教学负担的加重,同时,医学服务的理念发生了改变,强调把病人当作根本,一切都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很多病人对医学服务也越来越谨慎,都增强了防范意识,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被看得比较重,为此,临床教师都不敢轻易让自己的学生去实践病人,怕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导致学生实践困难,缺乏经验,所以为了使学生满足不断进步的医学要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3《儿科学》临床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临床教师缺乏经验这是在所难免的,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必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必须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拔教师不能够随便推荐,应该通过正规的考试或者经了解其确实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所谓为人师表,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第二,为了避免滥竽充数应该严格管理在职教师,训练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第三,由于当代医学教育正属于起步阶段,某些设备都可能存在不足,实际操作起来还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遇到问题要勤于思考,可以实施奖励制,对平时表现优秀,敬业的教师发配奖金等等。

2对《儿科学》临床教学实施改革迫在眉睫

医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而面对当代《儿科学》临床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2.1采取“PBL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课堂上采用讲授法传授知识,而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比较被动,因为从头到尾都是教师在讲,教师讲新课、复习、布置课堂作业等等,这样学生会缺乏主动性,而运用“PBL教学法”,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得出结论,再由教师分析,讲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PBL教学法”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学习知识没系统性是其主要缺点,所以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应该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采用传统式教学法,先让学生把基础打牢固,在临床实践的时候就采用“PBL教学法”,对有关重要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如此一来,学生的专业基础打牢固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PBL教学法”优点非常明显,但此法实施尚未多久,还有待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

2.2临床病例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了理论基础后,在实习课上,给学生一份常见的病例,特别是那些比如急性胃炎,肺炎,急性肠炎等等,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分析,做出诊断,并提交治疗的方案,然后给出整个过程的治疗结果,这样,学生的观点充分体现出来,再由教师分析,总结,在教室的引导下学生发言,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评价发言,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意识到存在哪些不足,并改正,建立合理的诊疗思路,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分析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儿科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固然重要,但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没实践那都是空谈,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进行临床实践,作为21世纪的新型医学人才,必须要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会思考,会动手,会创新,从实践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及时地发现《儿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扬玉,乔杰,赵之秋.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5,(1):47-48.

[2]庞国象,龙凤雅,张振华.模拟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0,8(3):54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