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方法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声乐教学方法浅谈

梁勇

广西藤县藤州中学梁勇

【中图分类号】G642.21【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5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很多高中学校和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广大的学生也有志于投身音乐事业,这就使得我区的音乐考前培训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我从大学毕业十几年了,也一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接触过很多爱好唱歌,有志于从事声乐事业的学生,这些学生都很想报考高等学校的声乐专业,梦想将来能成为一名歌唱家或者是音乐教师,他们往往都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向我请教:我是否具备学习歌唱的条件?我适不适合学习声乐?因为有许多人把天生嗓音条件的好坏,看成是学习声乐的唯一条件。确实,天赋的优良条件是学习声乐的重要因素。当然,并不是说嗓音条件对于学习声乐并不重要,没有一定的嗓音条件,学习歌唱是比较困难的,良好的嗓音条件毕竟是学习声乐的基础,但不能把它当成是唯一的条件。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歌唱的基本方法:

1、歌唱的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呼吸的状态、气息的运用、喉头的位置、声带的运动、腔体的共鸣,影响着发声时整个发声器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决定着歌唱时身体的着力点,同时也表现出歌唱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歌唱时的正确姿势是:身体直立,保持自然放松,但又是积极的状态。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向后一点,小腹收缩,全身保持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下颚收回,身体有些向上抬起的趋势,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使气息畅通无阻。歌唱时姿势要自然,两脚可一前一后,前脚着力,颈部肌肉不能用力,肩部不能抬高,下颚不能用力,呈放松状态。发声时,下巴自然地稍往后拉,这样才有条件发出好的声音。概括为六点:(1)身体要直;(2)重心要稳;(3)上胸要开;(4)双肩要松;(5)面部自然;(6)精神振奋。

2、歌唱的呼吸: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发声方法正确与否,呼吸起决定性的因素。我们现在提倡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来歌唱,有人将这种呼吸方法形象地比喻成打气筒或注射器,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就像管筒,横膈膜就像活塞,打气筒或注射器是利用活塞向下运动而获得空气,通过活塞向上运动来挤出空气。胸腹式的呼吸法就类似这种运动过程,而又比它复杂得多。如在吸气时,不仅依赖于横膈膜的下降,还要依靠腹腔的压力,将肺吸入的气息呼出;而且呼出的气息要能够保证声带获得适度的均匀的空气压力,才能有利于歌唱发声。为了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呼吸练习。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无声呼吸练习、与发声相结合的呼吸练习及打嘟噜的呼吸练习。

3、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发声是由呼吸、发声、共鸣三个环节构成的,而且还必须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有机地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歌唱的发声与说话的发声是不完全一样的。说话是平静的呼吸状态,不需要强有力的呼吸支持,说话的声音缺乏圆润的色彩,不是音乐化的声音。而歌唱的发声是有气息支持的、有充分共鸣的、高位置的、上下统一的声音,歌声能运用自如、能强能弱、圆润达远,音色柔美持久,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因此,就要讲究发声的方法。发声的方法主要是将变通的声带床磨练成能发出持久的、合乎科学的、有艺术感染力的、美妙动人的声音,使呼吸力量的大小、声带张力的强度与共鸣腔体的调节这三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1)起音:起音一般分为硬起音、软起音、舒起音三种。硬起音是在发声时,气息尚未到达声门产生声音之前,声带先靠拢闭合,再用气息冲击声门,从而发出声音,就像汉语中发“波”字时的发声状态。软起音是在发声时,声带靠拢闭合与气息冲击声门晨同一时间进行,从而发出声音,如汉语中发“喂”字时的发声状态。舒起音是在发声时,声带靠拢闭合前,先一部分气息流出或流失,然后再闭合声门,拉紧声带,从而发出声音,如汉语发“发”字时的发声状态。由于人的声音表现情况及歌曲的具体要求千差万别,这三种起音划分只是大致的、粗略的,而不是绝对的、精确的。

(2)打开喉咙与口形:我们所要求的打开喉咙就是指在歌唱发声时,口咽腔都能充分张开,使声音的通道畅通无阻直达头腔,产生良好的头腔共鸣。打开喉咙与正确的口形有密切的关系。有人说:“口腔是铸音的模型”。口形要根据歌曲的风格和元音变化。一般原则上正确的口形以上下垂直张开为基础,在上下打开的基础上,根据音的高低强弱、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按字音和音高的不同要求,打开得恰如其分,才能使声音圆润贯通。即使是闭口音,如i、e等韵母,口腔内也必须放松,口中有空的感觉,而不能将字咬得太死、太紧。

(3)稳定喉头:当我们张口吸气时,喉头位置的状态是最自然的最适合歌唱需要的位置,喉头的位置一定要稳定。我们提倡打开喉咙是在喉头稳定的基础上放松打开。在歌唱的过程中,不应有任何抬上或压下的变动,喉结上下随时移动都是不正确的。稳定喉头,同时把不需要紧张的肌肉放松(如颈部肌肉、下腭、肩部肌肉等),以保证气息通畅,使声带正常工作。一般来说,唱歌时,喉结应稍下。

(4)舌的位置:舌的位置也是歌唱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舌头离开后咽壁朝前一些。舌根往前是个基本功,舌根要自然往上抬一点。舌应自然下平放在口腔,舌尖轻抵前下牙,舌根要放松,不能往后缩,更不能压舌根。如果舌根紧缩往下压,就会造成喉头、下腭的紧张,声音不通畅,咬字也不清晰,还会造成严重的喉音。正确的方法是舌头自然平放在口腔中,舌尖抵着下面的牙齿,这时候,喉头软骨垂直,有利于把声音自然地送出来,增加共鸣。松弛向前的舌头,把喉头软骨拉向直立,歌唱时声音和气息就会通达流畅。

2、歌唱的共鸣:人体的共鸣腔有: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窦。根据共鸣的声音特点和与声区的关系,共鸣又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三种。

(1)头腔共鸣:即鼻腔共鸣,包括鼻腔、鼻咽腔和鼻窦等。因为正确的鼻腔共鸣使歌唱者头部发生振动感,因而声乐传统上叫做头腔共鸣。在唱高音时,主要依赖于头腔共鸣,以它为主其他共鸣为辅。从它与声区的关系来说就叫“高声区”。

(2)口腔共鸣: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在唱中音时,主要依赖于口腔共鸣,以它为主,其他腔体为辅。从它与声区之间的关系来说就叫“中声区”。

(3)胸腔共鸣:包括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多一些,鼻腔、胸腔共鸣为辅;唱中音时,以口腔共鸣为主,头腔、胸腔共鸣为辅;唱低音时,胸腔共鸣为主,口腔、头腔共鸣为辅。发出的声音要同时分布于三个主要共鸣器官,这样使声音在三个声区内,都能做到明亮、丰满结实,既富有金属光泽,又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并且在声区转换时没有明显的痕迹,声区的统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歌唱的咬字和吐字:我国传统声乐中对咬字和吐字的要求是做到“字正腔圆”。在歌唱中要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楚、准确,首先要掌握中国语言的规律性。就汉语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三个因素合成的,即声、韵、调。声――就是声母;韵――就是韵母;调――就是字的声调。关于吐字咬字,只有认真学习,才可能做到“字正腔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