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液流量与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透析液流量与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关系

刘秀需

刘秀需(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血透室广西贵港537100)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196-0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液流量(Qd)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在其他透析参数固定情况下,分别于血透透析液流量定为500ml/min和800ml/min时各透析8周。第7周和第8周均测定不同Qd量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记录每次透析时间、超滤量及透析前后体重,并根据Daugirdas公式计算Kt/V、尿素下降率(URR),取2次测定值的平均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析液流量为800ml/min时Kt/V值和URR较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液流量从500ml/min增加至800ml/min,Kt/V值和URR均上升,提高了血液透析充分性。增加透析液流量可适当的缩短透析时间或减少提高血流量带来的不适症状。

【关键词】透析液流量血液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指数尿素下降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仍是我国目前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很多,如透析器复用、蛋白分解率、治疗时间、治疗频率、透析液流量、血流量、残余肾功能等[1],有效处理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可以有助于提高透析充分性。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揭示了高Qd量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本文主要研究Qd量与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关系。

1一般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入选病人近3个月内无感染、手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1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40.5±11.3岁。血液透析机型号为费森尤斯4008B,聚砜膜透析器(面积1.5m2),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Na+浓度为140mmol/L,给予普通肝素抗凝。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h,透析血流量为200-250ml/min。总共观察16周,Qd量为500ml/min透析8周,于第7周和第8周中分别测定Kt/V[Daugirdas公式Kt/V=-ln(R-0.008t)+(4-3.5R)×UF/W(R:透析后BUN浓度/透析前BUN浓度)]、尿素下降率(URR)并取平均值。透析液流量改为800ml/min透析8周,仍同前次于第7周和第8周中分别测定Kt/V、URR并取平均值。研究期间每个患者透血流量、超滤量、透析时间、透析频率一致。

2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3结果

与Qd流量为500ml/min时比较,Qd为800ml/min时Kt/V值及URR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透析液流量与Kt/V值及URR的关系

组别Kt/VURR(%)

Qd=500ml/min1.25±0.1964.87±9.15

Qd=800ml/min1.39±0.25*73.43±8.56*

*与Qd=500ml/min组比较,P<0.05。

4讨论

血液透析仍是我国目前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透析充分性与患者透析相关生活质量及一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密切相关[2]。2002年K/DOQI推荐血液透析Kt/V最低剂量为1.2,URR最低剂量为>65%。有研究表明溶质清除率与血液流速及透析液流量相关,提高透析液流量有助于透析膜两侧小分子溶质高浓度梯度形成,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持溶质的梯度差,通过降低液体不流动层的厚度及减少膜的阻力促进血中毒素转运,增加溶质清除率,提高透析充分性[3]。这可能是增加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器面积相关溶质转运系数(KoA)的影响,李保春等[4]研究表明尿素KoA随透析液流量增加而提高。我们的研究表明将Qd流量从500ml/min时提高到800ml/min时Kt/V值及URR均增加,可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

近年来老年透析患者不断增加,同时终末期肾脏病多伴有心血管并发症,心功能低下,可耐受透析血流量、Kt/V值较其他人群低[5],在透析频率与每次透析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透析充分性相对低下。故对老年透析患者,通过增加透析液流量来提高透析充分性不失为一种尝试方式。增加透析液流量可提高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率,但对中分子毒素清除效果无明显帮助[6][7],可应用高通量透析器或者改变透析方法。

参考文献

[1]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6-179.

[2]马祖等,郑智华,叶任高,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J].新医学,2004,35(7):418-419.

[3]ClarkWR,ShinabergerJH.Effectofdialysate-sidemasstransferresistanceonsmallsoluteremovalinhemodialysis.BloodPurif,2000,18(4):260-263.

[4]李保春,崔若兰,郭志勇,等.透析液流量、血液流量对空心纤维透析器面积相关溶质转运系数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02,1(11):23-25.

[5]王美雯,樊雨良,陆遥,等.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6(8):470-471.

[6]傅鹏,苏红,何鸣峰,等.透析液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6,15(5):434-438.

[7]GotchF,LevinNW,PortFK,etaL.Clinicaloutcomerelativetothedoseofdialysisisnotwhatyouthink:thefallacyofthemean[J].AmJKidneyDis,1997,3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