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参与型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脑梗塞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2

家属参与型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脑梗塞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王琳王桂贤王春霞通讯作者

王琳王桂贤王春霞通讯作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脑梗塞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住院梗塞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对患者和家属同时进行脑梗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治疗依从性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中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可帮助其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显著增加脑梗塞教育的效果,利于控制脑梗塞相关症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家属参与型;健康教育;老年脑梗塞患者;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78-01

脑梗塞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1],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脑梗死病人的护理中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是很关键的一步。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以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可以减少脑梗塞的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脑梗塞患者100例,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证实,且均无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年龄60-90岁,平均75岁。100例病人均未接受过系统的脑梗死健康教育。

2方法

2.1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开展家属参与型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接诊护士负责收集与病人相关的所有信息。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生理、心理;病人的文化程度和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发病前对脑梗死疾病的了解程度。通过对上述三方面的调查,综合判断病人的健康观、学习能力、动力和学习方法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诊治护理的要求。制定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并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并向家属说明家属共同参与的重要性,鼓励家属或护理人员全程参予,共同制定一套符合患者个性特点的健康教育计划书。

2.2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2]。

2.2.1偏瘫患者的健康教育偏瘫是脑梗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它不但给病人生活上带来很多不便,也使病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中,护士不但要教会病人和家属自我护理的技巧和方法,还要让病人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刚入院的患者,护士先将本科整理成册的科普资料和卡片交给病人和家属阅读,使病人和家属尽快掌握有关的医学知识,同时鼓励病人及早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因老年人听力差,记忆力差,护士讲解时要求家属或护理人员也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讲解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直至患者和家属明白为止,例如如何加强日常生活训练的方法,如穿脱衣服、先穿瘫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则相反。首先学会自我护理,就减轻他人的依赖感。多次患病,病情较重的病人,心理负担重,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可请一些恢复较快、自信心强的病人讲解自己康复的过程,同时在日常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帮助病人重新掌握拿筷子,端水杯,扣钮扣等的技巧,护士应边讲解边示范。在训练过程中,对于病人的每一点进步,护士都应给予鼓励,使病人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

2.2.2失语患者的健康教育由于患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时间长了,性格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与病人接触,向病人传授有关康复方面的知识和他人战胜自我的事迹,使病人树立早日恢复语言功能的信心。充分利用一切治疗护理的过程,如打针、服药时让病人说出所用器具的名称,如此反复训练。鼓励病人运用言语表达意思,从一个简单的字、词开始耐心教病人发音说话,逐步训练病人的语言功能。同时告知家属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与病人沟通,多鼓励他每天多练习说话,如读书,讲故事,讲家里的一些人和事。因为家属最了解患者的喜好和想法,所以,就鼓励家属多多参与其中。

2.2.3吞咽困难患者的健康教育让家属清楚为病人多做一些容易变形的病人喜欢的食物,即密度均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粘膜残留,并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如豆腐脑、果冻、蛋羹等。进食时应少量而后酌情增加,每次进食吞咽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动作或饮极少量水,使食物全部咽下再先进食,这样有利于诱发吞咽反射,又有达到除去咽喉部残留食物目的,以后根据吞咽功能的改善逐渐降低食物的密度,同时应注意训练中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先教会家属这些吞咽动作的训练方法,当病人进食时主动告知方法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2.2.4智力减退患者的健康教育因老年脑梗塞病人须多伴有智力减退,这些病人接受知识能力差,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耐心、细致反复多次进行宣教。对抑郁状态的老年患者更要耐心,对出现急燥情绪而放弃努力的病人,护士要耐心劝导,,与家属共同分析导致病人情绪波动的原因,尽快找出解决方案。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准备出院的病人,要叮嘱病人和家属回家后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固定的位置,外出时,随身携带一张自我制作的卡片,注明姓名、年龄、地址、电话、联系人、所患疾病名称等,以便走失及时找回,这样使病人和家属逐步熟悉脑梗塞护理的内容,掌握自我护理和家庭护理的方法。

2.2.5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和家属出院后一定要坚持服药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切不可自行停药减药。指导患者出院后定期来院复查2周后回专科门诊复诊。病情稳定,肢体功能恢复好的,可以1个月复诊,以后3个月或半年复诊。如患者感觉不适可以随时来院就诊。

3结果

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治疗依从性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上述100例脑梗塞住院患者通过实施家属参与型健康教育,除两例患者因年龄较大,并伴有耳聋外,其余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均掌握了必要的知识,都能了解引起脑梗塞疾病的危险因素,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有98%以上患者掌握了自我护理及保健知识。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小于0.01)。

4结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我科通过家属参与型健康教育模式对脑梗塞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水平,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建立与患者家属的良好信任关系,共同督促患者遵依治疗和护理,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在医护资源紧缺时可充当护士的角色,相当于护士的一种延续护理还可起到一种桥梁作用在护患及医患之间起到沟通和交流的作用还有监督和督促的作用,监督患者各种行为,督促患者遵医治疗,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与护理转变为积极配合治疗,并能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和康复技能,增强保健意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喻道会,浅谈脑梗塞病人的健康教育[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12(12):0148

[2]赵柏英.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6,3(6):79.

[3]李金菊,苑恩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实施[J].当代护士;2003年第7期.

作者简介:

王琳,女(1968-),主管护师,长期从事老年临床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

王春霞,女(1962-),主管护师,长期从事老年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