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崔海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崔海瑞

崔海瑞

崔海瑞郑州市第七十九中学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或者是说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否有效。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高效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

1.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要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

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重点难点要有的放矢,然后重点突破。

2.目标应个性化

比如:“要求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并熟悉运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目标,要求高、跨度大,缺乏个性,不便于教者操作,也是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内难以达到的,变成了大而空的教学目标。所以,要制订出具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注不同类别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符合实际的个性化教学目标,达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目标制订至少应有二类:一类是基础性目标,是国家规定的教学课程学习目标,是人人必须达到的;二类是发展性目标,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心理需要等,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高效数学课堂应该在学生实现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努力实现发展性目标。

3.课堂教学模式新颖化

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接受、消化、巩固、应用知识都有很重要的直接作用,教师应摒弃机械、呆板、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行为,变师讲生听为师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或生讲师评等教学行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有效教学路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5.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题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教师要把爱渗透在课堂上,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要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如果学生喜欢数学,那就对数学有了兴趣,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6.质疑交流,让课堂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合作,让课堂精诚团结。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引导者,及时点拨。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拓宽思维,深化对知识的认识。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还“高效课堂”一片明朗的天空。

总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方法很多,途径也很广,但最基本的途径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数学教师要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才能稳定地推进课堂改革,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中心http://www.studa.net